得陇望蜀成语典故话题讨论。解读得陇望蜀成语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得陇望蜀成语典故,请参与得陇望蜀成语典故话题讨论。
得陇望蜀成语典故话题已于 2025-08-25 10:00:48 更新
成语“得陇望蜀”的出处主要有两处:《后汉书·岑彭传》:原文为“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意思是人们总是不知足,已经平定了陇地,又想攻取西蜀。唐·李白《古风》诗:其中有“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之句,也表达了类似的含义。关于“得陇望蜀”的历史典故...
得陇望蜀这一成语,源自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建武年间,当时刘秀正致力于复兴汉室。在成功扫除山东势力后,他迅速将目光投向了西南和西北地区,并派遣大将岑彭随军出征。建武五年(公元29年),岑彭成功平定了荆州地区。到了建武八年(公元32年),岑彭又随刘秀一同攻破了天水,...
成语“得陇望蜀”的由来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对大将岑彭的战略指示有关。历史背景:在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时代,为了复兴汉室,刘秀派大将岑彭进行南征西进的军事行动。具体事件:在建武八年,岑彭在攻克天水后,刘秀指示他,在平定陇西后继续南下攻打蜀地。刘秀的原话是:”若两城攻克,可南下击蜀,人心难...
成语“得陇望蜀”的典故如下:1. 背景:东汉初年,存在两个反对光武帝刘秀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另一个是称霸陇西的隗嚣。2. 事件经过: 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成功将隗嚣围困在西域,并同时包围了公孙述前来支援的援兵。 光武帝见城池一时难以攻破,便留下...
成语“得陇望蜀”的典故如下:背景:东汉初年,地方势力割据,其中公孙述割据巴蜀,隗嚣则称霸陇西。事件经过: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成功将隗嚣围困在西域,并同时包围了公孙述前来支援的援兵。由于城池一时难以攻破,光武帝留下诏书给岑彭后返回京城。诏书中提到,如果攻占了陇...
成语“得陇望蜀”的典故源于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典故背景: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已经平定了陇右地区(今甘肃一带),这一胜利使他的势力范围大大扩展。然而,在取得这一重大成就之后,刘秀并未满足,他的目光进而投向了更为富庶的西蜀地区(今四川一带)。典故内容:据《后汉书·岑彭传》记载,刘秀在...
这场胜利,既是势力的较量,又是谋略的胜利。10. 建安二十年七月,曹操攻陷阳平关,军威大振。两位丞相主簿司马懿和刘晔皆主张乘势入蜀。但他们的意见没有被曹操采纳,他感慨地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曹操失去了一次乘胜追击的机会,在他的有生之年再也打不进蜀地了。
1、成语故事: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诏书...
成语“得陇望蜀”的典故讲述的是东汉初年光武帝攻打地方势力隗嚣和公孙述的故事,该成语出自《后汉书·岑彭传》。典故: 东汉初年,地方势力隗嚣割据陇西,公孙述割据巴蜀。 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同时也包围了公孙述的援兵。 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便...
得陇望蜀的典故源于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背景:成语“得陇望蜀”中的“陇”指的是甘肃一带,“蜀”指的是四川一带。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势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或地盘,但仍然不满足,继续贪图更大的利益。典故内容:据《后汉书·岑彭传》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在平定了陇右地区后,并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