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谁的故事话题讨论。解读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谁的故事知识,想了解学习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谁的故事,请参与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谁的故事话题讨论。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谁的故事话题已于 2025-08-24 20:18:40 更新
东山再起的典故来源于《晋书·谢安传》。故事讲述了东晋时期,谢安长期居住在东山,并未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然而,当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重新出山,成为了一名重要的官员。这一典故中的“东山”并非指地理上的海南东山岭,而是泛指谢安隐居的地方。另一个成语“终南捷径”则出自唐人卢藏用的故事。卢藏用考中...
“东山再起”这一成语源于东晋时期的谢安。具体信息如下:典故出处:该典故出自唐朝房玄龄等编撰的《晋书·谢安传》。背景故事:谢安早年曾担任官职,但后选择归隐会稽东山,过着游山玩水的生活。朝廷多次征召他出仕,他都婉拒。直到40岁时,他响应召唤重新出山,直至担任宰相。成语含义:原意是形容谢安的隐...
“东山再起”的典故源于东晋时期的政治家谢安。以下是关于“东山再起”典故的详细解释:背景:谢安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非常有名的政治家,他才华出众,为人高洁。然而,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隐居东山:在遭遇人生低谷后,谢安选择了隐居东山,过上了隐居生活。在隐居期间,他并...
东山再起的典故源于东晋时期的谢安。谢安隐居东山:东晋时期,谢安是一个极具才能的人。他曾一度在朝中为官,但后来选择辞去官职,隐居到会稽的东山。再度出山任要职:在隐居多年后,谢安在40岁时重新被朝廷起用,再度出任官职,并一路升至宰相之职。淝水之战中的贡献:公元383年,前秦国君苻坚率领大军...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具体来说:典故主人公:东晋名士谢安。谢安隐居会稽东山,年过四十又出任桓温司马,屡经升迁为中书、司徒等重要职责,晋国依赖他使国家转危为安。典故含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典故背景:谢安虽很有才学,但无意于做官,多次拒绝朝廷...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讲的是晋朝宰相谢安。以下是关于这个典故的详细解释:谢安的背景:谢安是晋朝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年轻时隐居在会稽东山,与王羲之等好友经常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名望很大,被认为有才干,但不愿做官。“东山再起”的由来:在公元383年,前秦大军南下,晋朝面临巨大威胁。此时,谢安被...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书中原文如下: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以下是关于这一典故的详细解释:典故来源:谢安在隐居东山之时因其才华被看重,后来他受邀再度出山,参与朝政,辅佐东晋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特别是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因此,“东山再起”这个典故源于谢安的故事。典故含义:“东山再起”原意是指谢安在隐居东山之后再次...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该书是中国古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由唐代的房玄龄、梁态等人合著。该书记载的历史时期涵盖了从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的活动到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的历史。书中记载,谢安曾隐居在会稽东山,年过四十后复出,担任桓温的司马,...
“东山再起”是指晋朝的谢安。典故详情如下:人物背景:谢安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一度隐居在江宁的东山,过着闲适的生活。典故起因: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领大军南下伐晋,东晋朝廷形势危急。此时的皇帝想起了谢安,认为他是能够挽救国家危亡的关键人物,于是决定重新启用他。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