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论语吗对吗话题讨论。解读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论语吗对吗知识,想了解学习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论语吗对吗,请参与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论语吗对吗话题讨论。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论语吗对吗话题已于 2025-08-24 20:19:26 更新
出自《论语》 问题﹕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孔子的故事﹖ 《出尔反尔》 ___ 【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也怎样对待你﹔现在用来比喻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例﹕一个出尔反尔的人得不到别人的信任。】 战国时,邹国同鲁国打仗,邹国打败了。邹穆公对孟子说﹕”这次战斗,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人,而百姓却没有一个去援救的,这...
祸起萧墙:这一典故出版于《论语·季氏》。东窗事发:相传南宋奸臣秦桧与妻子在东窗下谋害了抗金名将岳飞。秦桧死后不久,儿子秦熺也死了,妻子王氏请来一位道士为儿子超度亡灵,道士来到阴间,在秦熺的带领下见到了正在收审的秦桧。 秦桧神情黯淡地对道士说:”可烦传与夫人,东窗事发矣!邯郸学步...
44.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45.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46.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47.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48.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谢安。谢安在隐居东山后复出,成为东晋时期的名臣,因此有了“东山再起”的典故。“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出自哪位诗人:杜甫。这是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的诗句,描绘了公孙大娘舞剑的壮观景象。“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作者是:屈原。这句话出自屈原的《离骚》,表达...
2、“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 B、刘备 C、谢安 D、孔子 (C) 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 A、席勒 B、雪莱 C、歌德 D、徐志摩 E、舒婷 (B)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A、鬼节 B、死节 C、冥节 D、聪明节 E...
44. 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5.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46.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47. 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48.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
东山再起:比喻再度任职或失败后恢复力量再干,失势后又得势。东施效颦:“效”是学的意思;“颦”皱眉头。比喻弄不清别人的长处,胡乱模仿,结果适得其反,把事情弄糟。东窗事发:指阴谋败露,将被惩治。半部论语: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些方面起指引的...
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五、简洁精练,内涵丰富。我们知道,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
倒山倾海 道山学海 登山小鲁 东山再起 恩德如山 恩山义海 恩重如山 恩重泰山 放虎归山 覆海移山 逢山开路 翻山越岭 隔行如隔山 高山景行 高山流水 隔山买老牛 关山迢递 高山仰止 关山阻隔 高卧东山 湖光山色 火海刀山 鸿毛泰山 回山倒海 河山带砺 海誓山盟 还我河山 华屋山丘 海啸山崩 举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