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哪里话题讨论。解读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哪里知识,想了解学习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哪里,请参与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哪里话题讨论。
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哪里话题已于 2025-08-25 00:23:28 更新
《三国演义》的典故: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煮酒论英雄、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舌战群儒、隆中对、单骑救主、七擒孟获等。1、三顾茅庐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今襄阳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
三顾茅庐出自三国时期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的历史典故,其出处为诸葛亮《出师表》。具体解释如下:历史典故:东汉末年,刘备起兵多年,为了寻求天下大计,他四处访求人才。在谋士徐庶的推荐下,刘备得知了诸葛亮这位有学问且对天下大事有研究的人才。于是,刘备决定亲自去拜访诸葛亮,前后三次到隆中的卧龙...
《三顾茅庐》是写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首先,该典故出自《三国志》,是东汉末期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在这个故事中,刘备作为一方诸侯,为了寻求天下大计,多次亲自前往南阳隆中拜访隐居的诸葛亮。他的目的是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成就一番霸业。其次,故事的核心情节是刘备的三次拜访。前两次,刘备都未能...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三过家门而不入亦称三过其门...
三顾茅庐的典故是指刘备请诸葛亮。具体来说:事件概述:三顾茅庐是指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前往隆中诸葛亮的住处拜访他的事件。历史记载:此事件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该文提到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国志》中对此事件有简略记述,...
三顾茅庐是一则源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其典故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故事讲述汉末刘备三次拜访隐居的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成语“三顾茅庐”因此而来,意指刘备的诚意和诸葛亮的高尚品质。该成语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的态度。《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其本是一布衣,耕作于南阳,因先帝...
三顾茅庐本为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就和关羽、张飞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恰巧诸葛亮外出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外出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
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以下是关于“三顾茅庐”的详细说明:事件背景:“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故事发生在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刘备屯兵新野,为了寻求贤才辅佐自己,他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去拜访诸葛亮。主要人物:刘备是主动三次拜访的一方,而诸葛亮...
三顾茅庐的起因是: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经过是:“三顾茅庐”不在话下了;结果是: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