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吸尽西江水的典故话题讨论。解读一口吸尽西江水的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一口吸尽西江水的典故,请参与一口吸尽西江水的典故话题讨论。
一口吸尽西江水的典故话题已于 2025-08-24 06:50:29 更新
“一口吸尽西江水”的典故出自宋·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居士庞蕴》。这个典故讲述的是庞蕴居士初见马祖道一禅师时,问了一个问题:“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禅师回答他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这句话原意是强调做事要一气呵成、贯通万法,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过于性急,...
不论是哪条江的水,都是无法一口吸尽的。庞蕴为何一听即刻领悟呢?很简单,因为“不与万法为侣”的境界是真实存在的,但无法想象、推测、描述或计算。他立刻明白一口吸尽西江水是不可能的,他的期待之心立刻消失,在他放下对外界和内心的追求与揣测之时,悟性便立刻显现。这个故事对现代人也有启示,...
其实,马祖禅师所说的“一口吸尽西江水”,在现实意义上,是解释不通的,也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但禅宗却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即喝光一碗茶。此外,佛教的另一部典籍《维摩经》中所说的“一毛吞巨海,芥子容须弥”,与 “一口吸尽西江水”在禅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口吸尽西江水”与佛教的另一经典寓言“一毛吞巨海,芥子容须弥”在禅意上相似,都强调了超越相对的可能。尽管无法实现,但这种禅宗的象征手法,通过日常的茶道实践,引导人们在平凡生活中寻求深远的哲理。
“一口吸尽西江水”出自唐代禅宗经典《五灯会元》,是禅宗青原行思禅师的一则公案。这句充满哲理与智慧的话,体现了禅宗对于心性、境界以及超越世俗观念的深刻思考。具体来说,“一口吸尽西江水”出现在一则禅门对话中:当时有人问青原行思禅师:“如何是一句?”禅师回答道:“一口吸尽西江水。”这句...
出处:出自宋朝时期的禅宗典籍《景德传灯录》中的一则故事,讲述的是居士庞蕴向马祖问道:“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回答:“当你能一口吸尽西江水的时候,我再向你揭示答案。”这个典故中,'一口吸尽西江水'象征着极高的修为和难以企及的境界,用来比喻对目标的极度追求。这个成语警示人们,...
二、禅理阐释 超越执着与分别:马祖的回答实际上是在引导庞蕴超越对万法的执着和分别。在禅宗看来,万法皆空,无有自性。如果庞蕴能够放下对万法的执着,不再将它们视为实有,那么他就能达到“不与万法为侣”的境界。而“一口吸尽西江水”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是用来象征这种超越执着和分别的精神...
禅宗语境中,“一口吸尽西江水”象征破除执念、消融主客对立的彻悟状态,是一种积极的修行目标。但在世俗化过程中,其“一气呵成”的表象被抽离原初禅意,转而强调“不可能完成之事”,成为讽刺急于求成的隐喻。这种转变反映了大众对效率的焦虑:当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往往追求速成,忽略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口吸尽西江水的意思是原指一气呵成、贯通万法,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以下是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原意:原指在做某件事情时,能够一鼓作气、顺畅无阻地完成,如同将西江水一口气吸尽般轻松自如。这里的“西江水”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来形容任务的庞大或艰难。比喻意:后来,这个成语...
典源出处 宋 ·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八: 居士庞蕴 (字道玄)“后之江西,参问马祖云:‘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释义用法 唐代居士庞蕴参问僧道一 (俗姓马,人称马祖),不与万法为侣的是什么人。道一回答,等你一口气把西江水吸尽(意为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