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的成语典故话题讨论。解读魏征的成语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魏征的成语典故,请参与魏征的成语典故话题讨论。
魏征的成语典故话题已于 2025-08-24 02:44:24 更新
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的成语典故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个成语来源于李世民与魏征的一次对话。在讨论隋朝灭亡的原因时,魏征指出是因为失去民心。进而在探讨人民与皇帝的关系时,魏征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皇帝就像一只大船,而人民则是承载这只大船的水。大船在水中可以乘风前进,但水同样也...
1.程门立雪成语的出处 程门立雪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故事,讲述了唐代宰相魏征为了救下好友,不顾严寒全副武装在雪地里守了一夜,最终感动了天子,救了他的好友。2.程门立雪成语的字面意思 程门:指宰相魏征的家门;立:指魏征站立在外等待;雪:指当时下的雪。3.程门立雪成语的含义 程门立...
【出处】: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语本《管子·君臣上》:“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唐太宗)问 魏徵 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典故 魏征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
今魏征逝,朕亡一鉴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藁,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
1、在中国历史上,唐初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发脾气,他也毫不畏惧,照旧慷慨陈词。唐太宗对魏征是既赏识又敬畏的。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地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
魏征。投怀玉燕是歌成语典故,魏征和唐玄宗一起狩猎时,一只玉燕不慎落在了魏征怀里。魏征向唐玄宗解释此事时,便以“投怀”来自谦,表示这是意外之喜,"投怀玉燕"这个典故与唐代宰相魏征有关。“投怀”逐渐演化为一种谦虚的表达方式,常用于表示得到其他人的赏识或青睐而感到惊喜和荣幸的场合。
魏征接着以秦二世、梁武帝和隋炀帝为例,他们因为过于偏听偏信,忽视了多元的声音和事实,导致国家走向衰败。秦二世只信任赵高,不辨忠奸,最终导致秦朝的崩溃;梁武帝则过于宠信佞臣,导致国事混乱;隋炀帝沉迷于个人喜好,不恤民情,致使隋朝短命而亡。这些历史教训让唐太宗深感其理,他明白了一个君主要...
从此,魏征的直言不讳赢得了太宗的信任。有一次,李世民在洛阳显仁宫因供应问题动怒,魏征以隋炀帝的教训提醒他,这使得他意识到帝王应克制。另一次,他们在讨论中意见不合,魏征直言顶撞,气得太宗退朝。尽管如此,皇后却因魏征的犯颜直谏而向太宗祝贺,她认为君主明智则臣子敢谏,魏征的忠诚与直率象征着...
魏征直言进谏的故事 篇1 魏征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很穷,但他却喜欢读书,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后来又出家当过道士。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先后参加李密瓦岗军和窦建德起义军,李建成被杀后,他又因直言敢谏,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唐太宗常把魏征召进宫内,叫他提些意见。李世民有不对的地方,魏征能够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