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谁话题讨论。解读乐不思蜀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谁知识,想了解学习乐不思蜀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谁,请参与乐不思蜀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谁话题讨论。
乐不思蜀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谁话题已于 2025-08-24 02:44:43 更新
乐不思蜀是蜀后主刘禅的故事。故事概述:背景:发生在三国时期,蜀国被魏国所灭,蜀后主刘禅投降后被带到洛阳。事件: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宴会上先以魏国的乐舞表演,蜀国官员看到后都很伤感,唯独刘禅面露喜色。接着,司马昭又让蜀国人扮演蜀国的乐舞,蜀国官员都忍不住落泪,而刘禅却依然嬉笑自若。酒...
乐不思蜀的人物是刘禅。刘禅简介: 身份:刘禅是蜀汉末代皇帝,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他字公嗣,小名阿斗。 早年经历:刘禅早年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刘备攻取益州,建立蜀汉后,册立他为太子。 在位情况:章武三年,刘禅继位为帝,年号建兴。他信任相父诸葛亮,支...
乐不思蜀的人物是刘禅。刘禅简介:刘禅(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出生于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是蜀汉的末代皇帝,在位时间为223年6月10日至263年12月23日。他是汉昭烈帝刘备的儿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刘禅生平:刘禅早年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但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刘备攻取益...
“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讲的是蜀后主刘禅甘心为司马昭所虏不思复国的故事。后来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乐不思蜀”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处】《三国志•蜀书•...
人物背景: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是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汉昭烈帝刘备之子。他在位期间,蜀汉逐渐衰落,最终投降魏国,被封为安乐公。典故来源:乐不思蜀这一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讲述的是刘禅在投降魏国后,被司马昭问及是否思念蜀地时,他回答“此间乐,不思蜀”。典故含义:原义...
乐不思蜀是蜀后主刘禅的故事。以下是关于该故事的详细解释:故事背景:蜀后主刘禅在投降后,被司马昭设宴款待。在宴会上,司马昭先以魏国的乐舞表演给刘禅看,蜀国的官员们看到后都感到伤感,但刘禅却面露喜色。接着,司马昭又让蜀人扮演蜀国的乐舞,蜀官们都哭得泣不成声,而刘禅却依然嬉笑自如。故...
历史背景:刘禅在蜀国时就已经表现出对政治事务的漠不关心。到了魏国之后,他的这种态度变得更加明显,更愿意享受眼前的安逸生活。这种变化在当时引起了魏国君臣的不满,但刘禅的个人选择并未因此改变。成语启示:乐不思蜀的典故提醒我们,人在安逸的环境中很容易失去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因此,无论身处...
乐不思蜀的典故是指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刘禅。以下是关于此典故的简要说明:刘禅的身份: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是昭烈帝刘备与昭烈皇后甘氏之子,蜀汉的第二位皇帝。乐不思蜀的背景:刘禅在位后期,由于宠信宦官黄皓,导致蜀汉朝政日益腐败,国力逐渐衰弱。最终,蜀汉被魏国所灭,刘禅投降,并被...
刘禅的身份:刘禅,刘备的长子,蜀汉后主,即蜀汉怀帝。在《三国演义》中,他是长坂坡赵子龙单骑救出的少主,也被人们戏称为“阿斗”。乐不思蜀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公元263年,曹魏大举攻蜀,刘禅决定投降,后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在洛阳,刘禅生活得十分安逸,甚至在...
刘禅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末代皇帝,小名阿斗,是刘备的儿子。在蜀汉被魏国所灭后,刘禅投降并被魏帝封为“安乐公”。据说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安排了蜀地的歌舞表演,当其他蜀汉官员感到悲伤时,刘禅却表示这里很快乐,不想念蜀国,因此形成了“乐不思蜀”的典故。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