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的常用文学典故话题讨论。解读魏征的常用文学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魏征的常用文学典故,请参与魏征的常用文学典故话题讨论。
魏征的常用文学典故话题已于 2025-08-24 02:42:37 更新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是出自《旧唐书·魏徵传》的一句话,是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
魏征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释义: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出自《谏太宗十思疏》,作者是唐代的魏征。魏征,字玄成,祖籍下曲阳县(今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典故出自《旧唐书·魏徵传》中,是唐太宗李世民评价臣子魏征时说的话。原文是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其含义是用铜当镜子,可以检查衣冠是否整齐;用人当镜子,可以检查自己的优缺得失;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
“梦中斩龙王”的是魏征。唐朝贞观年间,中原遇上大旱,西安城百日无雨。于是,皇帝李世民自恃“真龙天子”上书玉帝求雨,玉帝遂要求龙王按照“西安城内三寸,城外四寸”降雨。但身在天庭的龙王却故意让雨反着下:城内四寸,城外三寸,一时间西安城内洪水泛滥。玉帝龙颜大怒,下令立即斩杀龙王,由道家出身...
“以铜为镜”的典故出自《旧唐书·魏徵传》。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可以用铜镜来整理自己的衣帽,用历史来了解国家的兴衰,用人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魏征的离世,让唐太宗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参考。直到今天,这句话仍然提醒我们要时刻以他人为镜,审视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魏徵,生于北周大象二...
语本《管子·君臣上》:“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唐太宗)问 魏徵 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典故 魏征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
1居安思危是一个成语,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出自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2历史典故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是劝谏唐太宗在安居乐业之时,也要想到危险将要来临,...
魏征 魏征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河北巨鹿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下曲阳县人。 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徵曾参与修撰《群书治要》及《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今存《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轶事典故 唐代笔记《龙城录》里有一则...
魏征直言敢谏 (上)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左右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