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的典故话题讨论。解读魏征的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魏征的典故,请参与魏征的典故话题讨论。
魏征的典故话题已于 2025-08-23 23:10:27 更新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激切并不是讪谤”的典故:贞观八年(634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批评唐太宗修洛阳宫、劳民伤财、厚敛百姓。太宗大怒,欲治其讪谤之罪。魏征立即劝谏,引用汉文帝时贾谊的上疏为例,说明自古上书都是言辞激切,以引起皇帝警觉。他强调激切并不是讪谤,而是忠臣对国家的赤诚之心。唐太宗听后有所悔悟...
魏征进谏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之一,展现了魏征作为唐太宗时期的重要辅臣,敢于直言不讳、忠诚进谏的品质。魏征进谏的故事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关于唐太宗李世民想要去泰山封禅的事件。当时,唐太宗决定要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以彰显自己的功绩和威望。然而,魏征却认为此举过于奢侈浪费,不符合国家初建、...
相传,唐代名相魏征对醋有特殊的偏好。唐太宗有一次大宴群臣,席上有醋芹三杯,魏征一见食欲大开,当即据案大嚼,统统下肚。吓得同僚卢迈叹曰:“如此食醋,又怎么能受得了呢?”大口喝醋是要有相当胆量和受耐力的,而“吃醋”一词出于宋吕本中《官箴》:“王沂公常说‘吃得三斗酽醋,方做得宰...
可是魏征毕竟只是一介凡人,《西游记》也没有给他设定神魔的背景身份,那为什么魏征还可以斩龙呢?在《西游记》中有一个经典情节,那就是唐太宗与魏徴下棋时,魏徴于睡梦中赴剐龙台杀了触罚天条的泾河龙王。魏徴斩龙的典故,究竟始自何时,已经很难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吴承恩撰写《西游记》之前,...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是出自《旧唐书·魏徵传》的一句话,是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
1.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这一典故,源自《旧唐书·魏徵传》,标志着唐太宗对魏征的极高评价。2. 魏征,这位敢于直言的大臣,在唐太宗眼中,如同铜镜一般,能够照出自己的衣冠是否端正。3. 当魏征病逝,唐太宗深感痛失一面重要的"镜子",他的直言不讳使得唐太宗能够照见自己的得失。4. 唐太宗曾言...
典故:唐超贞观十七年,敢于直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非常的难过,他流着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段话是对魏征人生价值的评价,表示敢于直言的魏征,就是唐太宗对错的一面镜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用铜当做...
魏征论隋炀帝的典故出自唐朝太宗贞观二年的一段历史记录。具体来说:事件背景:在唐朝太宗贞观二年,太宗对身边的朝臣提出了关于《隋炀帝集》的疑问。他发现这本书辞藻渊博,文理清晰,且立场肯定尧舜之治而非桀纣之暴虐,但隋炀帝的实际行为却与书中所述大相径庭。魏征的论答:魏征作为唐朝有名的谏官,...
一、魏征斩龙的故事由来魏征斩龙是西游记中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魏征当时的身份是唐王朝的一个丞相,而他要斩杀的龙王是负责降雨的泾河龙王,起因是龙王降雨,私自改了时辰,晚降了一个小时,还把降雨的分量也减少了两寸三点。被玉帝得知想要处死他,后来龙王向袁守诚求助。袁守诚告诉龙王,斩杀他的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