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典故名句有哪些话题讨论。解读魏征典故名句有哪些知识,想了解学习魏征典故名句有哪些,请参与魏征典故名句有哪些话题讨论。
魏征典故名句有哪些话题已于 2025-08-23 23:10:23 更新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出自《李世民畏魏征》【原文】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
典故:唐超贞观十七年,敢于直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非常的难过,他流着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段话是对魏征人生价值的评价,表示敢于直言的魏征,就是唐太宗对错的一面镜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用铜当做...
这句话不是魏征说的,是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原话出自《旧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全句的意思是:用铜镜做镜子,可以帮助我们整理着装;把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朝代的更替,从中吸取教训;把人作为镜子,可以明白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哪里...
原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白话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往昔的朝代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旺的道理;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魏徵传》。原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白话译文: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魏徵论隋炀帝”这一故事出自《资治通鉴》;原文如下: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
他一定会给予满足)。而魏征回答:“寡妇不愁织布的纬线少,而是忧虑周王朝的衰亡(【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四年》,魏征临死前引用这句历史典故,表达的意思就是:自己一直是忧国而忘记自身,所以在临死前对自己或自家也没有什么需要特别说出的要求了)。”
犯颜直谏的典故如下:李世民继位后,提拔曾反对过他的魏征做了谏议大夫。这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各地的追随者们,由于不堪忍受李世民的残酷镇压,都在伺机反叛。对此,魏征向唐太宗进谏说:“作为皇上,要不计旧仇,由以公心,否则祸根永远清除不掉。”唐太宗采纳了魏征的意见,下令赦免了李建成和李元...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天下大治,形容国家政治形势安定。典故:太宗称帝不久,召集魏征、封德彝等大臣讨论如何治国的大政方针。太宗说:“现在处在天下大乱之后,想要治理好国家实在不易。”魏征说:“不然。人民遭受了战乱之后,治国正容易见效。这比如给饥人吃饭,给渴人喝水,是不费力的事。”封德彝说:“不对。三代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