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色歇后语话题讨论。解读北京特色歇后语知识,想了解学习北京特色歇后语,请参与北京特色歇后语话题讨论。
北京特色歇后语话题已于 2025-08-25 08:02:55 更新
屎壳螂变唧鸟——步登天 屎壳螂上马路——楞充迷彩小吉普 屎壳郎卧铁轨——冒充大铆钉 武大郎盘杠子——上下够不着 武大郎养夜猫子——什么人玩儿什么鸟儿 穿海魂衫站甲板 - 装押艇的(装丫挺的)铁公鸡,瓷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一毛不拔 土地爷掏耳朵---崴泥 瘸子的屁股——邪门儿 裤裆...
九点一刻——横着 酱肘子——绷盘儿了 水蝎子——不怎么蜇 屎壳螂变唧鸟—— 一步登天 绿豆蝇坐月子——抱蛆(屈)二两棉花---单弹(谈)猴吃麻花——蛮拧 武大郎盘杠子——上下够不着 武大郎养夜猫子——什么人玩儿什么鸟儿 下雨天打孩子—— 闲着也是闲着 佘太君她妹--折菜花了 四两嘎...
老北京风趣幽默的民间歇后语如下:1、西直门到海淀——拉啦!这是旧时北京人力车夫常说的一句谚语。原来,由西直门到海淀距离不远,而且是从市内去颐和园的必经之路。人们常借用这句歇后语表达儿童排泄粪便而不知预先告诉家长,却以此诙谐之语道出。2、二龙坑的鬼——跟上啦!北京西城二龙坑,即前清郑王府...
北京的萝卜 ——— 心里美 北京的青萝卜 ——— 红心儿 北京盛锡福 ——— 帽子公司 北京填鸭 ——— 死填硬塞 北京鸭 ——— 身子白脑袋红 北京鸭吃食 ——— 全靠填;全靠用填 北京鸭走路 ——— 摇摇摆摆 北留老社 ——— 满霍者 北门城外开米店 ——— 外行 北门城外开米行 ———...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解释:这句歇后语形象地描绘了在下雨天无事可做时,人们可能会找些事情来做,哪怕是打孩子(当然,这只是夸张的说法,实际上并不提倡)。它体现了北京人幽默风趣的生活态度。四两嘎鱼——炼了半斤油 解释:比喻吹牛不着边儿。嘎鱼是一种小鱼,四两嘎鱼根本炼不出半斤...
二、趣味老北京歇后语 1.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老和尚住在山洞里,没有寺庙,因此无事可做。2.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灯盏里没有油,点不着,白白费心。3. 西直门到海淀--拉啦。西直门到海淀距离不远,常用来形容儿童不知预先告诉家长排泄粪便。4.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
老北京趣味歇后语:1、[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2、[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3、[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4、[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5、[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6、[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7、[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2. 歇后语,又称俏皮话,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用于打趣的一种语言形式。由于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惯、天气、生产和风俗等的差异,各地歇后语也各具特色。其中,北京人的歇后语历史悠久,大多源自老北京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活动,反映了老北京人民的智慧和乐趣,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的生活状态...
1. “剃头的挑子——一头热”这句歇后语描述了一种情况,即剃头匠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一头是热的水和工具,另一头则是冷的凳子,形象地描绘了一方热情服务,而另一方则被动接受的情景。2. 在清朝以前,国人普遍不剃头,因为剃头被认为是对父母的不敬。因此,在那个时期,中国并没有剃头、理发行业...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卢沟桥,建于1189年,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拥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大的狮子有几十厘米高,小的仅有几厘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卢沟桥上的狮子总共是501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