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的成语20个带翻译话题讨论。解读历史故事的成语20个带翻译知识,想了解学习历史故事的成语20个带翻译,请参与历史故事的成语20个带翻译话题讨论。
历史故事的成语20个带翻译话题已于 2025-08-24 10:59:11 更新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女娲补天、八仙过海、叶公好龙、夸父逐日、愚公移山 一、女娲补天 白话释义: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朝代:西汉 作者:王刘安 出处:《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二、八仙过海 白话释义: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
一、舌战群儒 [ shé zhàn qún rú ]【解释】: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翻译】:“诸葛亮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二、万死不辞 [ wàn sǐ bù cí ]【解释】:万死:死一万次,形...
成语“大义灭亲”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 --- 东施效颦 古时候,越国有两个女子,一个长得很美,叫西施,一个长得很丑,叫东施。东施很羡慕西施的美丽,就时时模仿西施的一举一动。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双眉紧皱。东施一见,以为西施这样就是美,于...
2、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兔子...
火烧赤壁 [ huǒ shao chì bì ] 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3.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成语故事 桃园结义 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 望梅解渴 4. 《三国演义》里还有什么成语故事...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
老马识途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成语拼音 bù yì ér fēi 成语解释 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成语故事或出处 《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翼而飞.”成语造句 足足的一百六十块钱就那样便~了.(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
写自然景物的成语:花红柳绿 莺歌燕舞 姹紫嫣红 山清水秀 春光明媚 秋高气爽 如诗如画 气象万千 美不胜收 绰约多姿 写历史故事的成语:唇亡齿寒 百步穿杨 黄梁美梦 守株待兔 邯郸学步 削足适履 退避三舍 图穷匕见 屠龙之技 井底之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