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的历史典故简写话题讨论。解读一鼓作气的历史典故简写知识,想了解学习一鼓作气的历史典故简写,请参与一鼓作气的历史典故简写话题讨论。
一鼓作气的历史典故简写话题已于 2025-08-24 03:09:50 更新
【典故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成语意思】: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成语注音】:ㄧ ㄍㄨˇ ㄗㄨㄛˋ ㄑㄧˋ 【通用拼音】:y...
例如,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率领部队奋勇冲锋,一鼓作气,最终成功击退了曹军的进攻,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不仅在战争中,一鼓作气的精神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保持一种持续不断的学习状态,一鼓作气,方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例如,备战考试时,我们需要坚持...
竹筒传书的故事,得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0年)说起,那年十一月,南方各地纷纷发生叛乱,为了平定叛乱,稳定江山,隋文帝紧急下诏,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前去讨伐。杨素率领水军渡江进入江南,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收复了京口、无锡等地,士气非常旺盛。于是,杨素一鼓作气,率领主力部队追踪叛军,...
1、断肠就义红军师长 1934年12月初,中央红军突破敌军三道封锁线后,在湘江进行了一次惨烈的血战。除少数红军突出重围外,6000名将士几乎全部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江面。中央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带领的百余名官兵在突围中因寡不敌众全部阵亡,他本人腹部受重伤,不幸被捕。在被敌军抬往县城的路上,...
【典故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成语意思】:竭:枯竭;衰落;盈:充盈;旺盛。对方的士气已衰竭;我方的斗志正旺盛。 【通用拼音】:bǐ jie wǒ ying 【拼音简写】:BJWY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
久之,外无救兵,内无粮草,赵匡胤反被兵困南塘。地方老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把自家耕牛纷纷宰杀掉,煮成大锅汤,送进赵营,官兵喝后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攻破寿春城。后周显德六年(959年),陈桥兵变,赵匡胤登基,始终忘不了南塘的牛肉汤。因此,民间称之为“神汤”、“救驾汤”...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还有那些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温峤对陶侃说:「自古以来,要想打胜仗,首先得内部团结。现在我军虽然乏粮,处境困难,可如果马上撤军,不仅会让人耻笑我们,而且也会使叛军更加嚣张。我们目前的处境,正如骑在猛兽的身上,不把猛兽打死,怎么能够下得来呢?咱们只有一鼓作气坚持到底呀!」陶侃接受了温峤的劝说,率军奋勇杀敌,终于...
竹筒传书的故事,得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0年)说起,那年十一月,南方各地纷纷发生叛乱,为了平定叛乱,稳定江山,隋文帝紧急下诏,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前去讨伐。杨素率领水军渡江进入,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收复了京口、无锡等地,士气非常旺盛。于是,杨素一鼓作气,率领主力部队追踪叛军,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