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教育方面话题讨论。解读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教育方面知识,想了解学习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教育方面,请参与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教育方面话题讨论。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教育方面话题已于 2025-08-24 10:54:43 更新
10、不舍昼夜;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释义】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14.【见贤思齐】【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释义】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修养方面 15.【择善而从】【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
3、家喻户晓【jiā y h xiǎo】出处:出自《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释义:家喻户晓:喻:明白,清楚;晓:知道。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形容人人皆知。造句:伊索寓言里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4、理屈词穷【lǐ qū c qing】出处:出自《论...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如下:1、择善而从: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释义: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典故:春秋时期,执政大臣魏献子把祈氏的领地分为7县,把羊舌氏的领地分为3县,并委派与提拔一些地方长官。他想启用魏戊,担心人家说他偏...
出自《论语》的成语如下:不耻下问、手足无措、驷不及舌、温故知新、文质彬彬、血气方刚、循序渐进、循循善诱、言必有中、言不及义、仁人志士、发愤忘食、犯上作乱、好行小惠、后生可畏、诲人不倦、惠而不费、家喻户晓、见义勇为、举一反三、理屈词穷、内省不疚、能近取譬。出自论语中的...
论语中的成语1 1、【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2、【诲人不倦】 [出处]子...
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论语·为政》“子游问孝”(2·7)、“子夏问孝”(2·8)。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
②犯上作乱 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③巧言令色 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④行有余力 原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⑤贤贤易色 原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⑥言而有信 原文:与朋友交,言而有信。⑦慎终追远 原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⑧温良恭...
连用,形容人到了很高的境界,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意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诿。恶衣恶食:出自《论语·里仁》,意指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贫。这些成语都蕴含了《论语》中的智慧和哲理,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8、【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9、【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