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解释及出处是什么话题讨论。解读歇后语解释及出处是什么知识,想了解学习歇后语解释及出处是什么,请参与歇后语解释及出处是什么话题讨论。
歇后语解释及出处是什么话题已于 2025-08-26 12:29:03 更新
1.芝麻开花——节节高 本意:芝麻开的花是一节接一节的高 比喻意:比喻学业日日有成,职位总在升等 2.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15个吊桶打水有多有少,自然就有上有下,15个就是7上8下 比喻意:有时指心里没有底,闹心!也指生活乱七八糟!3.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本意有些想不起来了...
歇后语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解释 1)蚍蜉撼树 (pí fú hàn shù ):成语,该成语比喻其力量很小,而妄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出处】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示例】蚂蚁缘槐夸大国,~谈何易。(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
姜太公钓鱼歇后语的答案是:心甘情愿上圈套。以下是关于该歇后语的几点解释:出处:此歇后语出自《武王伐纣平话》,描述了姜尚在渭水边钓鱼的情景。姜尚使用直钩钓鱼,不用香饵,且离水面三尺,自言“负命者上钓来”。寓意:后人以此比喻心甘情愿上套或中圈套。它形象地描绘了那些明知有危险或不利后果...
2、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出自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孔夫子的砚台——心太黑 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释义:咬、嚼指反复的念诵、钻研。一般将“咬文嚼字”当作“过分地斟酌字句”,看作贬义词,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但在很多...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
脚踏两只船歇后语——左右摇摆;摇摆不定;三心二意;进退两难 比喻对事物的认识不清而拿不定主意,或为了投机取巧而跟不同的两个方面都保持关系。拼 音: jiǎo tà liǎng zhī chuán 出处:明·李卓吾《藏书》:“世间道学,好骑两头马,喜踹两脚船。清·陈牧《增广留表新集》卷十二:“临...
武松打虎歇后语的意思是“一举成名”。具体解释如下:含义:原指一旦科举及举就会名闻天下,现在则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出处:该歇后语所表达的“一举成名”出自《战国策·秦策》,意指通过某一举动而成就显赫名声。近义表达:“一鸣惊人”,两者都含有“一下子就使大家全都知道”的意思,但...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其他类似问题 2011-07-24 跪求《三国演义》中歇后语20个,成语10个,并加以解释! 15 2011-05-12 三国演义...
歇后语。也作“九国贩骆驼”。犹言到处揽生意。比喻喜欢多事。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六回:“这个娼妇专管是个‘六国贩骆驼’的,听了这话,他有个不奉承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