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及其出处话题讨论。解读歇后语及其出处知识,想了解学习歇后语及其出处,请参与歇后语及其出处话题讨论。
歇后语及其出处话题已于 2025-08-26 17:28:58 更新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阿斗的...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
1、狗急跳墙 [ gǒu jí tiào qiáng ] 比喻走投无路时采取不顾 一切的行动。出处:《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翻译:人急了就去求神拜佛,狗急了墙都能跳过去。2、心急火燎 [ xīn jí huǒ liǎo ] 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也说心急如焚、心急如火。
歇后语及其出处: 曹操杀人——乱来一气:出自第四回。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出自第四回。 曹操败走华容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出自第三十一回。 关羽放曹操——念旧情:出自第三十一回。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
出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典故:秀才不知羞 天圣年间, 欧阳修因鼎力相助范仲淹改革, 得罪权奸. 后因改革失败, 他便被出知滁州. 在滁州, 欧阳修不以个人进退为意, 一心整治地方, 政通人和, 时常邀众游琅琊山. 当地有个纨裤子弟, 吟...
歇后语出处: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
三国演义歇后语10个:1、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2、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3、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4、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5、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6、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7、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8、关公喝酒--不怕脸红9、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10、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歇后语...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1大观园里哭贾母---各有各的伤心事2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3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4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5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6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7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8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9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 焦大...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