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逢缘的典故有哪些话题讨论。解读左右逢缘的典故有哪些知识,想了解学习左右逢缘的典故有哪些,请参与左右逢缘的典故有哪些话题讨论。
左右逢缘的典故有哪些话题已于 2025-08-25 16:31:33 更新
典故如下:- 出处: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是说功夫到家后,就会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 故事:战国时期,孟子给学生讲治学之道,提到只有学习方法正确、态度端正、有自觉性,久而久之,学问就会学得广、深、透,使用起来就能取之...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左右逢源”。《孟子》一书包括七部分,《离娄》是第四部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根据《离娄》记载...
2. 左右逢源的典故 成语“左右逢源”最早出自《孟子·离娄下》中的“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孟子在这里讲述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他认为只有深厚的基础和不断的学习,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左右逢源,游刃有余。3. 左右逢源的褒义还是贬义 “左右逢源”通常被用作褒义词,形容人能力强,做事顺利。...
左右逢源的成语典故:战国时期,孟子给他的学生讲治学之道,学生问怎样才能学到高深的学问,孟子说:方法要对,态度要好,学习要有自觉性,学习知识要心有所得,久而久之,就学得广、深、透,使用起来就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就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2. 典故出处:《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译文:给与得深厚,才能在处世中左右探寻到事物的本原。3. 近义词:得心应手、称心如意 4. 反义词:左支右绌、左右为难 5. 常用程度:常用 6. 感情色彩:褒义词 7.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8. 成语结构:主谓式...
1. 读音:zuǒ yòu féng yuán 2. 解释: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3. 出处:《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4. 例句:这个人最善于玩弄权术,看风使舵,左右逢源。5. 近义:神通广大,面面俱...
左右逢源:出自:{孟子 离娄下}原句应是:左右逢其源...
左右逢源,是个成语,出自先秦《 孟子· 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意思是,道理积累多了,用的时候就能左右逢源取之不尽。告诉人们,君子要自己获得道理,并不断积累,才能灵活运用。
左右逢源这个典故的溯源:“逢”指遇到,“源”指水源。《孟子。离娄下》中记载了孟子的一个观点,他认为:高深的造诣在于根扎得深,扎得深则取之不尽,左取、右取都能得其本源。原文中的“取之左右逢其原”后来演变为“左右逢源”。 意思为: 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学识广博,应付自如,现形容...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左右逢源」原作「左右逢原」。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重要思想家,在政治观上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孟子》一书为弟子辑其所述而成,其中可见他对孔子理念的传承,并可得见他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离娄〉一篇多论仁政及尽伦希圣之事,典源所从出的这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