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典故成语大全话题讨论。解读孔子典故成语大全知识,想了解学习孔子典故成语大全,请参与孔子典故成语大全话题讨论。
孔子典故成语大全话题已于 2025-08-23 19:35:38 更新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主要有以下几个:侃侃而谈:故事内容:孔子在朝见场合或与同级官员交流时,总是能够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发表言论。含义: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尽善尽美:故事内容:孔子在齐国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认为它既尽善又尽美,以至于大受感动,连续多日沉浸在...
2.金声玉振 《孟子.万章下》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孟子称赞孔子 才德兼备,学识渊博,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之大成.) 3.始作俑者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俑者,古时制作用於殉葬的木偶,孔子...
二、不舍昼夜: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三、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 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2、安贫乐道 子曰:...
一、在孔子出使齐国的时候,正赶上齐国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孔子亲临大典,痛快淋漓地听了三天韶乐和武乐。因为他对韶乐情有独钟,所以终日弹琴吟唱,手舞足蹈,如痴如醉,甚至做梦的时候也在唱,吃饭的时候也在想。竟然一连三个月,吃肉都吃不出味道来了。二、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准备从陈国去往楚国...
孔子读易经的典故对应的成语是“韦编三绝”。成语来源:该成语来源于《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为“读《易》,韦编三绝”,意思是孔子在反复研读《周易》的过程中,多次将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磨断。含义:这个成语比喻读书勤奋用功,形容一个人对学问的钻研和勤奋程度极深。故事背景:孔子晚年对《周易》产生...
1、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2、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在周代的等级...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
孔子读易经的成语典故是“韦编三绝”。一、典故来源 该典故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原文记载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这描述了孔子晚年对《周易》这部古籍的深入研究与反复阅读。二、典故内容 孔子在晚年时期,对《周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研读这部古籍。由于当时的...
尊师重教的典故和成语如下:典故:孔子问礼:孔子为了学习礼仪,亲自向老子请教。老子耐心地教导孔子,展现了尊师的风范。这一典故强调了求学者的谦逊和对老师的尊敬。程门立雪:宋代学者杨时为了求学,在程颐老师家门外等待,直到雪积了一尺深。这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极度尊敬和求学的决心。张良拾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