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成语典故50字话题讨论。解读一言九鼎成语典故50字知识,想了解学习一言九鼎成语典故50字,请参与一言九鼎成语典故50字话题讨论。
一言九鼎成语典故50字话题已于 2025-08-25 12:30:44 更新
综上所述,一言九鼎的典故源于夏禹治水的传说,代表着某人的言论具有极大的权威和分量,体现了人们对诚信、责任和权威的尊重,以及言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一言九鼎的故事:公元前290年,秦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国求援,楚王犹豫不决,平原君的食客毛遂执剑上殿,为楚王分析时局,楚王这才派兵救赵。事后平原君称赞毛遂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古代,一言九鼎是有典故的,这个典故是出...
1. 词目:三足鼎立 发音:sānzú dǐnglì 释义: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2. 词目:一言九鼎 发音:yīyán jiǔdǐng 释义:九鼎:古代...
“一言九鼎”意指一句话的分量非常重,能起到重大作用。这个成语背后的典故源于战国时期:背景:战国时期,秦军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自荐:平原君打算带20名门客前往,已挑选了19名,还剩下一名未定。此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但还是带...
成语“一言九鼎”出自战国时期的“毛遂自荐”典故。具体内容如下:背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邯郸被秦国军队包围,形势危急。为了保存赵国,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自荐:平原君挑选了二十名门客前往楚国,但只选到了十九个,此时毛遂自荐,平原君勉强带上了他。劝说:到达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商谈援...
4、”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5、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出兵救赵于是平原君回国以后,便发了个感慨,感慨的大致意思就是...
一言九鼎典故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成语故事]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
平原君回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 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大吕:钟名,与鼎 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毛先生以三寸之 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人们从 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成语“一言九鼎”。平 原君夸赞毛遂“一言九鼎”,原意是形容他 能说会道,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
一言九鼎的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一言九鼎的典故介绍: 来源:成语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与毛遂有关。 故事:公元前290年,秦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国求援,楚王犹豫不决。平原君的食客毛遂执剑上殿,为楚王分析时局,最终说服楚王派兵救赵。事后...
一言九鼎的典故如下: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打算带领二十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但到了楚国,经过相互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