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典故100字话题讨论。解读一言九鼎典故100字知识,想了解学习一言九鼎典故100字,请参与一言九鼎典故100字话题讨论。
一言九鼎典故100字话题已于 2025-08-25 06:36:31 更新
【典故】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史记·平原君列传》 【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指重信用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一字千钧、一言为定、金...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
他没有允许,仍旧不懈地努力读书.21、此地无银三百两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王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22、东施效颦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同村的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眉蹙额,从街...
12、父亲对我许下千金一诺,让我好好学习,我一定会努力实现。13、一言九鼎,是他对朋友们的承诺,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14、他的言行信果,让人们都感到十分钦佩。15、他对朋友信誓旦旦,一定会完成任务。
4.一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 释义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典故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
1、民无信不立。 —— 孔子 2、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3、言必信,行必果。 —— 孔子 4、一言九鼎重千秋。 ——5、守信用胜过有名气。 —— 罗斯福 6、诚实是最好的政策。 —— _7、人之所助者,信也。 ——《易经》8、言不信者,行不果。 —— 墨子 9、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一言九鼎:一句话抵的九鼎。形容一句话的作用很大。语本《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毛遂)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都是当时的宝器)知己知彼:彼,指对方。对自己和敌人的情况都很了解。《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殆,危险,失败。)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括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比喻可谓恰如其分。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时期并没有纸张,所以"纸上谈兵"一词应为后人所创,但赵括这个例子比较典型,所以被当做此词的典故来应用.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
6、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
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