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典故历史人物有哪些话题讨论。解读一言九鼎典故历史人物有哪些知识,想了解学习一言九鼎典故历史人物有哪些,请参与一言九鼎典故历史人物有哪些话题讨论。
一言九鼎典故历史人物有哪些话题已于 2025-08-24 20:54:26 更新
一言九鼎涉及的历史人物是毛遂。以下是关于一言九鼎及毛遂的详细介绍:来源:一言九鼎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原文为“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毛遂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的重要性,使得赵国的地位变得像九鼎一样重要。...
历史人物: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客,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从此声威大震。成语“一言九鼎”便是由此而来,用以形容毛遂说话的分量和影响力。
开诚布公诸葛亮,曾子杀猪曾参,一诺千金季布,推心置腹刘秀,一言九鼎毛遂,徙木立信商鞅退避三舍--晋文公开诚布公--诸葛亮曾子杀猪--曾参一诺千金--季布推心置腹---刘秀一言九鼎---毛遂徙木立信---商鞅分别是晋文公、诸葛亮、曾参、季布、刘秀、毛遂、子贡...
11、”(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12、) “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荐”出自同一个典故。13、平原君夸奖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演变到现在就成了信守诺言了! 【释义】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14、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15、比喻说话力量很大...
平原君对此深感佩服,感慨地说:“毛先生的到来,使得赵国的重要性如同九鼎大吕般重要。”九鼎大吕,是古代用来象征国家权柄和尊严的宝器,其重量和价值极高,后用来比喻极其珍贵和重要的事物。这个故事后来被记录在《史记·平原君列传》中,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一个佳话。“一言九鼎”这个成语因此诞生,用来...
毛遂,战国末期大梁人,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赵孝成王九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一言九鼎典故: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子贡 开诚布公 诸葛亮 曾子杀猪 曾参 一诺千金 季布 推心置腹 刘秀 一言九鼎 毛遂 (可能提问人输入错了,是不是徙木立信啊?)徙木立信 商鞅「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原出于《论语?颜渊》,指一句话说了出口,即使用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回来。比喻说了出口的话,难再收回。春秋时,卫国有个...
一言九鼎的典故:一言九鼎的典故出自战国时期,赵国面临秦国的攻打,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自荐随行,并在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无果时,挺身而出,以大义凛然之态和言辞犀利的劝说,最终使楚王同意与赵国结盟共同抗秦。平原君事后感叹毛遂的口才,称赞他的言辞重于九鼎。一言九鼎涉及...
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说客,以其出色的口才和卓越的谈判能力而著称。在他的众多事迹中,“一言九鼎”的故事尤为引人入胜。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58年的长平之战后,赵国被秦国围困,形势危急。平原君赵胜需前往楚国求援,而毛遂则自告奋勇,请求一同前往。在楚国,毛遂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智谋,成功说服了...
成语"一言九鼎"涉及的历史人物是平原君.话说东周有一国宝,九鼎,是君临天下的象征,世人都想拥有它。当时的周朝势微,又想保住这个鼎,又不敢得罪各个诸侯强国。秦国仗自己兵多马壮,想用武力来强迫周王交出宝鼎,周王(应为周显王〈前321年〉)非常害怕,但又不敢真得罪秦国,这时周出了一个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