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历史文化典故有哪些话题讨论。解读福州的历史文化典故有哪些知识,想了解学习福州的历史文化典故有哪些,请参与福州的历史文化典故有哪些话题讨论。
福州的历史文化典故有哪些话题已于 2025-08-24 12:27:18 更新
福州西湖公园的典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皇家园林的起源:唐朝和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的次子王延钧在此地营建了亭台楼榭,并在湖中设有楼船,使西湖成为了皇家园林,即最初的御花园。南宋时期的扩建:南宋淳熙年间:知府赵汝愚增加了登澜阁等建筑,进一步提升了西湖的景色和壮丽程度。清朝的林则徐石砌工程:清...
1、三坊七巷:这是福州的历史文化精髓,保留了许多古建筑和名胜古迹,如二梅书屋、林则徐纪念馆、小黄楼等。2、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福建的国家森林公园,拥有三面青山环抱的优美自然风景,负氧离子含量高,其景点包括森林公园、珍稀植物园等。3、鼓山:这是福州的名山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景观...
据史书记载,自无诸建国时期起,福州的中心地带就设为冶城,作为都城始于汉代,旨在守护国家。汉高祖刘邦因无诸的贡献,封其为闽越王,将都城建在冶城,冶城因此成为全闽第一座城,拥有两千两百年的悠久历史。最初的冶城规模不大,位于冶山(又称将军山或泉山),北至华林寺,南至湖东路,东至商业厅,...
玉尺山房的典故主要源于其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及文化意义:地理位置:玉尺山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三坊七巷中的光禄坊。最初此地为闽山的一部分,山前有绵亘数石,中有曲石如尺,被称为玉尺山。历史变迁:唐代时,闽山被改名为闽山,并建有保福寺,后改为法祥院。熙宁初年,...
宋代名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汤饼一杯银丝乱,牵丝如缕玉簪横”,说的就是线面。福州线面始于南宋,至今有八百多年历史;民间对线面的制作流传着一段神话故事。相传玉母娘娘的女儿九天玄女,为了给母亲贺寿,煞费苦心准备礼物,最后她用自己智慧和灵巧的手,精制了细如丝,长如发的线面。线面...
佛跳墙是福州传统名菜,属闽菜系,其由来与典故融合了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历史起源上,它最初叫“福寿全”。清光绪二年(1876 年),福州布政使周莲在宴席尝到浙江籍厨师用酒坛煨制的“福寿全”,命衙厨郑春发仿制。郑春发改良配方,用鸡、鸭、鱼翅、鲍鱼等十几种食材,加绍兴酒、香料,以荷叶封坛煨制...
特产介绍:平潭鱼丸是福州平潭县的特产美食,以其弹性十足、爽滑可口、鲜美而不腻人著称。典故:平潭地区渔业资源丰富,当地人将新鲜的鱼肉剁碎后制成鱼丸。这一美食不仅体现了平潭人的智慧,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这些特产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福州地区不可或缺...
雪峰崇圣禅寺,作为福州五大禅林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乾符二年(875年),原名应天雪峰禅院,比鼓山涌泉寺早建约三十余年。涌泉寺的开山祖师神晏是义存大师的得意弟子。寺在乾宁元年(894年)迁至陈洋,直至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才更名为现在的名字。该寺历经兴衰,曾有过千余殿堂和僧众1500余人的...
衣锦坊原名通潮巷,因古时水道发达,与闽江潮汐同步而得名。宋初,它改名为棣锦坊,源于宋代陆蕴、陆藻兄弟皆为进士的典故,取自《诗经》中的意象。后来,为避免与陆氏兄弟相关联,闽县人王益祥考中进士后将其改名为衣锦坊,寓意“衣锦还乡”。历史文化名人:衣锦坊历史上汇聚了众多名人,如明代的...
佛跳墙原名“福寿全”,起源于清朝末期的福建福州。其名字演变的故事及由来如下:一是传说和尚闻到“福寿全”的浓郁香气后,难抵诱惑跳墙而出品尝,使菜名声大噪并得名“佛跳墙”;二是福州话中“福寿全”与“佛跳墙”发音相近,增添了地域文化色彩。详细介绍如下:历史渊源与起源:佛跳墙是闽菜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