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典故简介话题讨论。解读封狼居胥典故简介知识,想了解学习封狼居胥典故简介,请参与封狼居胥典故简介话题讨论。
封狼居胥典故简介话题已于 2025-08-25 01:45:15 更新
封狼居胥是霍去病。公元前121年,已升为骠骑将军的霍去病,率1万骁勇骑兵出陇西,击杀匈奴右贤王部。经过6天的闪电进攻,越过焉支山1000多里,横扫匈奴5个部落,俘获休屠王子,歼敌近万人。也是在这一年,霍去病再击匈奴,于祁连山麓歼敌3万余人,俘获匈奴王等4万,将河西走廊悉数收归大汉王朝。匈奴...
封狼居胥是一次著名的古代军事行动典故。这一典故源于古代中国西汉时期的一场战役。当时,著名将领霍去病在北击匈奴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他成功击败匈奴单于并迫使对方投降。为了纪念这场胜利,霍去病将代表最高荣誉的军功章“狼居胥”封给了参与战役的勇士们。因此,“封狼居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
历史典故: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汉将军霍去病在打败匈奴后,追到狼居胥山,并在山上筑坛祭天,以此彰显汉朝的武功和霍去病的赫赫战功。这一历史事件后来成为了“封狼居胥”的典故,象征着北伐立功、彰显武功的壮举。
封狼居胥的人有5个,分别是霍去病、窦宪、李靖、蓝玉、朱棣。“封狼居胥”是少年将军霍去病在击溃匈奴后,于狼居胥山前设坛祭天衍生出来的典故,后来也多被世人用来形容建立了显赫功勋。以下是关于封狼居胥的详细介绍:一、封狼居胥的含义 “封狼居胥”几乎成为了武将荣耀的天花板,所有武将都以比肩霍...
封狼居胥的典故 狼居胥山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是年,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击。而此前,匈奴仰仗自己的铁骑之雄鸣镝之利屡屡犯边、劫掠中土。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几十万雄兵,分两路横渡大漠追歼匈奴。霍去病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
典故内容:西汉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在击败匈奴后,积土为坛于狼居胥山,进行祭天仪式,以告慰天地并彰显自己的战功。这一行为后来成为了建立显赫功绩的代名词,即“封狼居胥”。主人公介绍:霍去病是西汉时期的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出生于河东平阳。他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同时...
主人公介绍:霍去病,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出生于河东平阳。他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同时也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同父异母兄长。典故内容:西汉时期,霍去病作为骠骑将军,在击败匈奴后,积土为坛于狼居胥山,进行祭天仪式以告慰成功。这一行为后来成为了“封狼居胥”的典故,...
封狼居胥出自《汉书·霍去病传》。狼居胥,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东肯特山。西汉元狩四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兵北击匈奴,霍去病深入匈奴腹地,斩首七万余,后挥军北进至狼居胥山,堆土增山,登临山顶祭拜天地,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象征意义:封狼居胥不仅象征着武将的赫赫战功,也代表着对敌人...
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现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归。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北伐,王玄谟陈说北伐策略,大有得胜回朝之意,文帝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结果北伐失败。作者借此事言当时南宋近事,指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北伐,在符离(现安徽...
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典故最早出自于《汉书·霍去病传》中,霍去病大破匈奴后登上了狼居胥山,并且在那里从容的筑坛,举行祭天大典。东汉的窦宪也曾在远征匈奴之战中,追击匈奴一千五百多公里,匈奴在他的威慑下落荒而逃。窦宪也学着霍去病那样,在山上的石头上记下了自己的功绩。之后唐朝的李靖,明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