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之好典故50字概括话题讨论。解读秦晋之好典故50字概括知识,想了解学习秦晋之好典故50字概括,请参与秦晋之好典故50字概括话题讨论。
秦晋之好典故50字概括话题已于 2025-08-25 10:01:43 更新
于是,晋军会姜氏之戎而击秦军於崤,秦军全军覆没,三位主将被擒,此即崤之战。而自此之后,再无秦晋之好。可见,秦晋之好,不过是彼此双方一时的政治联姻罢了。而秦晋两国关系却实在不咋样,也终因两国的利益冲突拔刀相向而成为世仇。
秦晋之好的典故源于春秋时期晋献公与其庶母齐姜之女伯姬嫁给秦穆公的政治联姻。以下是关于秦晋之好典故的详细解释:背景介绍:公元前676年,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承君位,即晋献公。晋献公之父武公晚年娶齐桓公女儿齐姜为妻,而齐姜与当时的太子姬诡诸有私情。事件发展:姬诡诸继位后,将庶母齐姜娶为...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的军队护送重耳回国,晋文公在晋国确立了统治,秦晋之好重新得以修复。
秦晋之好的典故源于春秋时期晋献公与其庶母齐姜的私情以及后续的政治联姻。首先,秦晋之好的故事始于公元前676年,当时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承了君位,即晋献公。晋献公的父亲武公晚年娶了齐桓公的女儿齐姜。值得注意的是,齐姜与当时的太子姬诡诸之间有着私情。这种关系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较为罕见的,...
秦晋之好的典故如下:背景:公元前676年,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承君位,成为晋献公。晋献公的父亲武公晚年娶了齐桓公的女儿齐姜,而齐姜与当时还是太子的姬诡诸有了私情。发展:姬诡诸继位后,不顾世俗眼光,将庶母齐姜娶为夫人,并育有女儿伯姬及儿子申生。联姻:后来,在政治的考量下,伯姬被嫁给了...
秦晋之好的典故主要源于春秋时期晋国与秦国之间的一次重要政治联姻。以下是关于秦晋之好典故的详细解答:一、背景介绍 时间背景:公元前676年,这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年份。人物关系:晋武公晚年娶了齐桓公的女儿齐姜为妻。而齐姜与当时作为太子的姬诡诸有私情。姬诡诸后来继承了晋武公的君位,成为晋献...
公元前676年,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承了君位,这便是历史上的晋献公。献公的父亲武公在晚年娶下了齐桓公的女儿齐姜,而齐姜与当时的太子姬诡诸之间早已有了私情。待到姬诡诸继位后,他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庶母齐姜娶为夫人,并育有一女伯姬及子申生。这段历史背景,为后来的“秦晋之好”埋下了伏笔...
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承君位,即晋献公。献公之父武公晚年娶齐桓公女儿齐姜,齐姜则与当太子的姬诡诸有私情。姬诡诸继位后,把庶母齐姜娶为夫人,生女伯姬及子申生。伯姬在后来的秦晋政治联姻中嫁给秦穆公为夫人,这便是所谓"秦晋之好"。秦晋之好是一个汉语成语,泛指两家联姻,后比喻两姓联姻。
秦晋之好的主要内容如下:1、秦晋之好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著名典故。它指的是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之间的一段友好关系。故事开始于晋惠公时期。晋惠公是晋国的一位君主,他曾得到秦国的帮助,但在成功夺位后,他没有履行对秦国的承诺,拒绝将焦、瑕两城割让给秦国。2、这导致了秦晋之间的...
秦晋两国联姻。后比喻两姓联姻。周末分封诸侯时,诸侯国的大小强弱,本来是不好分清的,只是选择好地方分封下去就是了。后来周平王东迁,周王室衰落下去,一些诸侯国才利用这个机会强大起来,直到公元前六百六七十年,以绛今山西翼城为都城的晋强大了起来,其国君晋献公迅速扩展疆域,把原来的“百里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