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的历史典故话题讨论。解读人参的历史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人参的历史典故,请参与人参的历史典故话题讨论。
人参的历史典故话题已于 2025-08-26 02:38:47 更新
《太平御览》(卷九百九十一)中,又记载了隋文帝时代的一个故事:上党一户人家宅后常有呼叫声,后发现叫声源于一株人参,深掘之下得到的人参如同真人,挖去后呼叫声才停止,人参被赋予了神奇力量。进入唐代,人参的传说更加丰富,被赋予了“草妖”、“地精”的神秘色彩,甚至有的传说认为人参能治疗智力...
《梁书》记载了陈留孝子阮孝绪因母病到钟山采参的故事。《太平御览》也记载了类似的故事。到了唐朝,关于人参的传说更加丰富,有的说人参是“草妖”、“地精”,有的说它能治“鲁钝”和延年益寿。5. 近代大量关于人参的传说在东北长白山地区流传。这些传说中有些批判了忘恩负义和贪心的人,尤其是反映...
官参局的成立,不仅稳定了人参的市场价格,也提高了人参的产量和质量。这一举措为当时的中药行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后来的中药发展奠定了基础。乾隆皇帝对于人参的关注和投入,充分体现了他对于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和支持。乾隆皇帝的轶事典故:乾隆皇帝总是卯时起床,夏天这时天已亮,冬天五更才尽。在军机...
据说人参原名“人生”深秋的一天,有两兄弟要进山去打猎。进山后,兄弟俩打了不少野物。正当他们继续追捕猎物时,天开始下雪,很快就大雪封山了。没办法,两人只好躲进一个山洞,他们除了在山洞里烧吃野物,还到洞旁边挖些野生植物来充饥。一天,他们发现一种外形很像人形的东西味道很甜,便挖了许多,...
《梁书》(卷五十一)记载,陈留孝子阮孝绪,因母病到钟山采参,鹿引获此草,服之遂愈。《太平御览》(卷九百九十一)亦载:“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有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但一人参枝首,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一,如人体状,去之,后呼声遂绝。”至唐时,发展为“草妖”、“...
”后来,人们又把“人生”改叫“人参”了。典故演义长白山地区关于人参和挖人参的传说。关于人参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运斗枢》的记载。南北朝时,已把人参和治病联系起来,形成传说的简单情节。《梁书》(卷五十一)记载,陈留孝子阮孝绪,因母病到钟山采参,鹿引获此草,服之遂愈。《太平御览》(卷...
大臣们上早朝吃人参片,虽说每次用量不大,但长年累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清代,人参价格昂贵,一路飙升,便有了“中人十家产,不满一杯味”的典故。据《清宫内务府奏销档》等史料记载,清代人参买卖实行官方定价,康熙年间每斤(质量或重量单位)普通人参的价格为50~60两(古代为银质钱币单位)...
据历史资料考证得知,西洋参是一种古老的植物。早年的印地安人采其茎叶食用,也作清热药治病。 约于1670年左右,法国牧师雅图斯来我国辽东地区传教,从当地人们的传说中听到许多有关人参是神草的故事,引起他的兴趣。他以《鞑靼植物人参》为题叙述了长白山中人参的形态特征和药用价值,并附绘制的原植物...
在古代,它有许多别名、雅号,如:神草、王精、地精、黄精、血参、人衔、人微等,人们所说的"百草之王"是从满语中翻译过来的。满族人称人参为"奥而厚达","奥而厚"是草类总称,"达"为首领、头人之意,故将其译为"百草之王"。在中国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战国时代,良医扁鹊...
"红参"一词最早出现在朝鲜正祖实录(正祖21年,1797年)的记载中,将这一时期视为红参手工制法的出现时期,并不准确。宋人徐克作为正使随行员的身份在1123年(高丽仁宗元年)到过高丽后,记载见闻的"宣和奉使高丽西经"中就有红参记录,以此来看红参早在高丽时期就已经出现。本草纲目当中"高丽参根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