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农有关的典故话题讨论。解读与农有关的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与农有关的典故,请参与与农有关的典故话题讨论。
与农有关的典故话题已于 2025-08-25 04:49:00 更新
班春劝农典故如下:自古以来在遂昌任职的县级长官都要在春耕来临之际,举行鞭春礼仪,颁布春令、劝农耕作,名曰“班春劝农”。明代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万历二十一年(1593)至二十五年(1597)任遂昌知县时,以勤政爱民、兴教化、励农桑著称。于立春前一日,遵制率僚属迎春于青郊,祭春神、鞭土牛、...
良田种玉的典故是关于一位富有智慧的农民的故事。在这个典故中,农民通过辛勤劳作和智慧决策,在自家的良田里种植美玉,从而改变了自己和村庄的命运。典故内容大致如下:在一个遥远的村庄里,有一位智慧的农民。他拥有一片肥沃的田地,每年都收获丰富的粮食。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现状,希望通过种植更有价值...
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炎帝就是在中国古代传说的农业的鼻祖“神农氏”,他是远古时期的帝王,也是“三皇”之一。因为他的家族生活在姜水的河边,所以他们姓“姜”。他后来发明了农业的耕种法,所以叫他“神农”,又因为他重视火德(古代五行之一,就是金、木、水、火、土),而火...
拔苗助长是一则经典的成语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解释如下:1、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为了让自己的庄稼长得更快,过度地干预了庄稼的生长过程,结果却导致了庄稼的死亡。这个故事中的农夫名叫“宋人”,他耕种着一大片稻田。在春天的时候,宋人看到其他人的稻谷都已经长得很高了,而自己的稻谷...
1. 荆树有花兄弟乐:源于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汉代田真、田庆、田广三兄弟分家,决定将院中的紫荆树也均分三段,各自持有。然而,当第二天他们准备砍树时,却发现紫荆树已经枯死。田真见状,对两位弟弟说,树木听闻要被分割,便自我枯萎,我们怎能忍心如此对待它呢?他们深感悲痛,决定不再...
1.成语出处 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谷贱伤农”。2.成语典故 班固,字孟坚,东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撰写的《汉书》讲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近...
农夫与蛇(The Farmer and the Snake)是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出自《伊索寓言》,主要讲述农夫发现一条冻僵了的蛇,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它,结果反被蛇咬死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内容:一农冬日逢一蛇,疑其僵,乃拾之入怀,以己之体...
这个典故出自《礼记·檀弓上》中的一则故事,意指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各司其职,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士为知识分子,负责文化教育、学问传承;农为农耕生产者,负责粮食生产;工为手工业者,负责技术和制造;商为贸易和商业从业者,负责商品流通。四民阶层各司其职,彼此之间相互依靠、相互促进,共同构成社会...
《淮南子》载:“乘火德而王天下,三岁知稼稽之宜,天生菽粟八蜡合万国之享民重农功。以其神于农业,故曰神农。神农之教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蚕以为天下先。”《司马负·三皇本纪》载:“味草木之滋作方书以疗疾(察其寒温平...
3、风吹草动 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杀,他逃到昭关。由于楚军在关口盘查很严,他出不了关。因为着急和忧愁,一夜之间他的须发全都变白了。凭着相貌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他混出了昭关。逃亡的路上,他经常在芦苇和草丛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赶紧躲起来。4、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