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哪个将领话题讨论。解读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哪个将领知识,想了解学习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哪个将领,请参与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哪个将领话题讨论。
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哪个将领话题已于 2025-08-24 15:52:37 更新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比喻表面故作姿态,暗地里另有所图。
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战例,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韩信这一招,奠定了刘邦大业的基础,后来有很多兵法家效法韩信,兵法家探寻源流,究其真谛,使“暗渡陈仓”成为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暗渡陈仓”的前提,是“明修栈道”,即公开地展示一个让敌人觉得愚蠢或者无 害的战略行...
3. 暗度陈仓:韩信的真正目的是攻击陈仓,这是通往关中的必经之地。他派遣精兵悄然穿越其他路径,出其不意地攻击陈仓守军,达到了出其不意的制胜效果。这一战略体现了兵法中的“兵不厌诈”和灵活机动的原则。历史意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一战略行动,不仅使韩信成功夺取了关中地区,也为刘...
2. 明修栈道: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讲的是刘邦在楚汉争霸时期,为了迷惑项羽,采取的一种军事策略。他命令士兵修复栈道,表面上看起来是要通过栈道攻占蜀地,但实际上却暗中派遣军队走其他道路偷袭陈仓,成功取得了战略上的突然性。3. 暗度陈仓:与“明修栈道”类似,这个成语也是描述的楚...
“暗度陈仓”是36计中的一计,其背后的故事是关于刘邦采用的一种军事策略。故事概述: 背景:秦朝灭亡后,项羽意图独霸天下,表面分封诸侯,实则对各路将领有所警惕,尤其是对刘邦。他将刘邦封至巴蜀汉中地区,意在阻止其向东发展,而自己则自封为西楚霸王,占据长江流域。 策略制定:刘邦对项羽的封地安排...
10. 韩信派兵修复栈道,实则暗中率主力袭击陈仓,取得胜利。11. 章邯轻视刘邦的修复栈道行动,未料刘邦暗中袭击成功。12. 关中地区迅速被刘邦占领,章邯自杀,其他守将投降。13.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因此成为形容暗中行动达到目的的成语。14. 张良和韩信的建议相同,刘邦感慨英雄所见略同。15. “...
1. 故事:韩信奇兵取三秦。秦末,项羽灭秦后自封为西楚霸王,违背了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刘邦对此不满,进入四川,沿途烧毁了巴蜀的栈道,自封为汉王。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明修栈道,暗中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2. 按语:奇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
典故背景:暗度陈仓的历史典故发生在秦末的楚汉战争中。当时,项羽和刘邦约定“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结果是刘邦先攻入了咸阳。战略决策:面对军事实力强大的项羽的压制,刘邦听取了张良的建议,选择烧毁栈道,以此向项羽表示自己没有东进的意图,从而安全退回汉中。关键行动:之后,韩信作为刘邦的重要将领,...
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如下:故事背景:楚汉之争时期,项羽因其强大的兵力,违背了与刘邦的约定,将先入关中的刘邦封为汉王,而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的策略:为了迷惑项羽,刘邦听从谋臣张良的计策,在从关中返回汉中的路上,烧毁了栈道,以此向项羽表明自己无意再进关中。韩信的智谋:后来,刘邦任命韩信为...
暗中集结力量。刘邦发现韩信的才能,拜其为大将,计划夺取关中,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韩信派遣士兵修复栈道,故意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却率主力部队暗中袭击陈仓,趁敌不备取得胜利。这便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后来,“暗渡陈仓”被形容瞒着人偷偷摸摸地活动,达到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