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君山典故话题讨论。解读桓君山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桓君山典故,请参与桓君山典故话题讨论。
桓君山典故话题已于 2025-08-26 00:54:45 更新
桓君山,或者袁君山。不是恒君山。君山是指袁君山,袁安,东汉和帝时,见天子幼弱,外戚专权,暗鸣流涕。也有说是指桓谭,桓谭是东汉哲学家、经学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哀帝、平帝间,位不过郎。王莽时任掌乐大夫。刘玄即位...
桓谭的故事中,有一个关于他早年向班嗣借书的经历。班嗣拒绝了桓谭,理由是除非对方能理解庄子的教义,否则他不会借书。这激发了桓谭对书籍的深厚兴趣,他决定积极搜集书籍。为此,他在家中专门设立了一个藏书室,这个地方后来被称为“桓君山藏书室”,它坐落在今天的安徽淮北市相山脚下。这个藏书室的历史...
相传他早年他曾向班嗣借书时,被班嗣拒绝,并说绝不把书借给不懂庄子教义的儒生。遂留心刻意蓄书。专辟有藏书室,后称为“桓君山藏书室”,在今安徽淮北市相山。1975年由安徽大学中文系等单位在相山南麓,发掘出明崇祯时所立的“桓君山藏书处”石碑。清人王岩写有《过桓君山藏书处》诗,诗称:“当...
南朝·梁学者刘峻《辨命论》记载:“君山鸿渐,铩羽仪于高云”。君山是东汉哲学家、经学家、琴师、天文学家桓谭的字,光武帝时,桓君山因反对光武帝刘秀以谶书决事,险遭光武帝处斩,后被贬,内心“忽忽不乐”,忧郁成疾,在赴任的路上病逝。此句比喻才华横溢的桓君山反对图谶仕途受挫,就像鸟儿的...
成语故事:口是心非 【原文】 又桓君山(1)言汉黄门郎(2)程伟(3),好黄白术(4),娶妻得知方家女。伟常从驾(5)出而无时衣,甚忧。妻曰:“请致两端(6)缣。”缣(7)即无故而至前。伟按《枕中鸿宝》(8),作金不成。妻乃往视伟,伟方扇炭烧筒(9),筒中有水银。妻曰...
以往桓君山的有志于事业,杜元凯的生平意趣,都有著作自叙流传至今。以潘岳的文彩而始述家风,陆机的辞赋而先陈世德。我庾信刚到头发斑白之岁,即遭遇国家丧乱,流亡远方异域,直到如今暮年。想起《燕歌》所咏的远别,悲伤难忍;与故国遗老相会,哭都嫌晚。想当初自己原想象南山玄豹畏雨那样藏而远害,却...
素丞相这一概念,用来形容那些虽未担任丞相之职,却具备丞相之才德与业绩的人。历史上,孔子虽未曾成为一国之君,但其在《春秋》一书中的贡献,无疑具有丞相般的治国智慧与深远影响。同样地,桓谭,亦称桓君山,其在《新论》中的论述与实践,亦展现出一种素丞相的风采与业绩。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有...
桓君山藏书处碑 在淮北市相山。桓君山即桓谭(前23-50),汉沛国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能,为汉代著名哲学家、经学家。其哲学论文《新论》,一直成为无神论者反对灵魂不死有神论者的思想武器。相传谭藏书于此,明崇祯年间(1628-1644)立于此间的藏书碑,至今犹存。共姬墓 ...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出处: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序 作者简介: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文学家。部分原文: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
“并有著书”的出处是南北朝庾信的《哀江南赋序》。在《哀江南赋序》中,“并有著书”这句话的具体原文是:“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往桓君山有志于事业,杜元凯有生平意趣,他们都有著作自叙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