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秋有关的诗词典故话题讨论。解读与秋有关的诗词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与秋有关的诗词典故,请参与与秋有关的诗词典故话题讨论。
与秋有关的诗词典故话题已于 2025-08-25 13:21:54 更新
“秋风悲画扇”:借用汉朝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却遭到赵飞燕的妒忌、馋害而打入冷宫。南北朝梁的刘孝焯就曾经写过《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于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骊山”“泪雨零霖”“比翼连枝”:都是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白居易的《长恨歌》已经把这个故...
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译...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代: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由于辛弃疾的抗金...
于是,毅然决然地辞官而去,回家享受美食去了。真是史上最任性的人了,他还写下一首秋日思乡的名作。诗名《思吴江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这个任性的人,叫张翰,西晋人。他在洛阳做官,秋天来了,秋风起时,落叶飞扬,张翰想到,...
4. 唐·薛逢《惊秋》 露竹风蝉昨夜秋,百年心事付东流。 诗人以露竹、风蝉为引子,表达了昨夜秋意已至,自己百年的心事也随之东流的无奈与哀愁。5. 宋·贺铸《浪淘沙·一叶忽惊秋》 一叶忽惊秋。分付东流。 这句诗以“一叶知秋”的典故开篇,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深秋的来临,同时透露出一种时光流逝...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在喜欢的摩诘诗中,以这首为最。喜欢这诗中传神状写的画,喜欢这画般清新脱俗的诗,更喜欢这诗画中的“禅意”。因爱着这首诗的缘故,就刻意的去了解一下作者的成诗境况和心情...
词的上片处处皆有秋的悲凉和怀旧的愁郁;下片仍然不离秋的悲凉,而由怀归之情转为身世之恨。整首词将伤时悲秋、叹老嗟悲、抑郁怀归、凄凉送客、自伤身世等几种错综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充满沉郁苍凉之感。词中“谁是脍鲈江汉未归客”一句,“江汉”指长江、汉水间的地域;“脍鲈”,用晋人张翰的典故,张翰...
但是有些敏感于光和水分的植物,会因为日照强烈,水分降低,提前感受到秋季的来临。《淮南子 ·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汉朝的淮南王说,看见一片叶子凋谢,就知道秋天来了,一年走向了岁尾。虽然一年四季都会有树叶凋谢,那是植物正常的代谢更新,但是大规模的落叶会集中在秋季。以立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