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典故出处话题讨论。解读对联的典故出处知识,想了解学习对联的典故出处,请参与对联的典故出处话题讨论。
对联的典故出处话题已于 2025-08-25 13:20:17 更新
以下是一些有名的对联及其出处: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联:上联: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下联: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六峰峦色,有色皆空明代李香君《与候公子》联:上联:桃花褪艳,血痕岂化胭脂下联:豆蔻香销,手泽尚含兰麝无名氏励志联:上联:有...
对联的典故出自苏东坡;郑板桥后补横批:客分三等.宋代大文豪苏东城平生喜欢访僧问禅,有一次脱掉官服,换上便衣到某座寺庙中去游玩拜会.这座庙的方丈看到来人貌不出众,穿戴寻常,坐在自己位子上没有动,只是懒洋洋地抬手让小和尚给他看座,算是打了个招呼:“坐,茶.”苏东城看到方丈如此慢待自己,有些...
9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豪气得目瞪口呆。1...
1、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出处:明代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 解释:上联是说诸葛亮的前、后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
下联典故: 吕纯阳三过必醉:吕纯阳即吕洞宾,为八仙之一。这里的“三过必醉”形容吕洞宾对岳阳楼的美景和美酒情有独钟,每次路过都必定要痛饮一番,直至醉倒,展现了吕洞宾的仙风道骨和对岳阳楼的喜爱。这幅对联通过巧妙地融入历史名人和典故,不仅赞美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还寄托了人们对这些历史人物...
乾隆帝有“对联天子”之称,彭元瑞亦精于对联。一次,乾隆宴见词臣时曾出半联:“冰冷酒,一点水,两点水,三点水”,彭元瑞即席对曰:“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万字头”,顷刻间四座倾服。彭元瑞博学多识,精于古代器物、书画的鉴定,先后编成《秘殿珠林》、《石渠宝及》、《西清古鉴》、《宁...
1.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四川峨眉山 2.依然极浦遥天,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江西南昌滕王阁 3.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四川成都武侯祠 4.铜板铁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采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
1、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众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2 、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道:四诗风雅颂。王安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3、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
1、对联起于秦汉。从秦汉时起便有悬挂桃符的习惯,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2、五代时开始在桃符上刻字,后蜀孟昶命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符板上题写吉祥词句。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
后蜀国君孟昶的一个突发奇想的旨意。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孟昶突然下了一道旨意,命群臣在桃符上题写对句,比试才华。群臣写来写去,孟昶都不满意。最后索性自己提笔写出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后来这种过年在桃符上写联语的形式慢慢传人民间,深受百姓的喜爱,越传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