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典故100篇话题讨论。解读中国文学典故100篇知识,想了解学习中国文学典故100篇,请参与中国文学典故100篇话题讨论。
中国文学典故100篇话题已于 2025-08-25 05:29:25 更新
…文学典故篇: 黄帝陵的“桥山龙驭”:对黄帝的崇敬与纪念。 曲阜孔府门前的对联:蕴含儒家文化的精髓。 杭州灵隐寺的对联:揭示禅宗的智慧与境界。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对国家与人民的关怀。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展现诗人的想象力与才情。 ……历史掌故篇: 孟府的“礼门义路”:对礼仪...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 抚琴以为寄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 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 张名贵。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 乐。”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 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 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 ...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时侯随军奔波,直到13岁才在邺城安定下来。此后他与当时着名文学家王粲、徐干,陈琳、刘桢等人写诗作赋,名声很快就传播开了。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中,曹植是最有才华的,曹操也因此想“废长立幼”,立曹植为太子。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植也并非完美之人。他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误事...
【典 故】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
5、画龙点睛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张)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故事100篇 中国...
武陵溪典故出自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桃花源记》。以下是对武陵溪典故的详细解析:一、故事背景 作者与时期:《桃花源记》由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创作,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核心:渔夫在江上捕鱼时,偶然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武陵溪。二、故事情节 发现过程:渔夫在捕鱼过程中,无意中进入了...
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8、地点: 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 萧条 (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
历史典故: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
一雁对双凫典故解析如下:一、典故来源 出自:《诗经·邶风·燕燕》。这首诗是古代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以其深情的描绘和哀婉的离别之情而闻名。二、典故内容 描述:“一雁对双凫”实际上是指诗中的燕子飞翔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燕子在空中飞翔的姿态,比喻了一对夫妻的离别。其中,“一雁”指的...
他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