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的历史典故话题讨论。解读白马寺的历史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白马寺的历史典故,请参与白马寺的历史典故话题讨论。
白马寺的历史典故话题已于 2025-08-25 02:57:04 更新
白马寺之名源于“白马驮经”典故,其历史悠久,兴衰交替。名称由来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后认定为佛),便派遣蔡愔、秦景等前往西域求法。三年后,使者与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载着佛经、佛像回到洛阳。汉明帝为铭记白马之功,于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下令建造寺院...
白马寺的由来及历史如下:由来: 白马负经传说:一种说法来源于北魏杨衔之在《洛阳伽蓝记》中的记载,“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这一传说赋予了白马寺一个神秘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起源。 佛教吉祥物:另一种说法认为,白马寺的名字来源于佛教中的典故。白马在佛教中具有特殊地位,曾伴佛祖出生,又...
1、一种解释如北魏杨衔之在《洛阳伽蓝记》中所写:“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而另一种说法,则是来源于佛教中的著名典故。因为白马曾伴佛祖出生,又伴太子出家,所以成为了佛教的吉祥物。2、白马寺(White Horse Temple),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
白马寺被称为“白马寺”,与东汉时期汉明帝迎请佛法时“白马驮经”的典故直接相关。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梦见金人(佛陀形象),派使者赴西域求法。使者在大月氏(今中亚地区)遇到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回洛阳。为纪念白马的贡献,汉明帝于永平十一年(...
多次重建:据传,白马寺因“白马负经”的典故而得名,历史上屡经战乱,数度重建。特别是在公元1883年和1910年,白马寺又经历了修复重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也多次对白马寺进行大规模的修复与保护工作。2. 现存建筑与保护措施 主要建筑:白马寺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大雄宝殿、藏经阁等,这些建筑体现了...
白马寺的典故及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背景与地位:建立时间: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地位:它是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圣地传说:白马传说:相传在...
历史背景与地位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由汉明帝下令修建,因“白马驮经”的典故得名。它的建立标志着佛教正式传入中国,被誉为“释源”和“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寺院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重修,但仍保留着古朴的宗教氛围。旅游信息开放时间:全年开放,夏季7:30-18:00,冬季8:...
另一种说法源于佛教典故:白马在佛教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它曾伴随佛祖出生,又陪伴太子出家,因此被视为佛教的吉祥物。白马寺的命名可能与此相关。白马寺的历史如下: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世界著名伽蓝:由于其历史地位和...
文化传承影响深远:白马寺相关的传说、典故众多,如“焚经台上见高低”“齐云塔上金蛤蟆”等,丰富了中国佛教文化。其“马寺钟声”是洛阳八大景之一,寺内的石榴树所结果实“白马甜榴”也曾风靡一时。众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吟咏白马寺的诗歌,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佛教文化。
佛像,一路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来到洛阳,所以便在洛城的雍门之西,以白马为名建寺。而另一种说法,则是来源于佛教中的著名典故。相传佛教创始者释迦摩尼,本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姓为乔达摩,名为悉达多,他出生时便有白马犍陟与之为伴,并成为其心爱的坐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