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画家的典故话题讨论。解读关于画家的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关于画家的典故,请参与关于画家的典故话题讨论。
关于画家的典故话题已于 2025-08-25 00:15:23 更新
公元742-755(天宝年间),唐玄宗忽然想起蜀中嘉陵江山清水秀,妙趣横生,遂命吴道子乘驿传赴嘉陵江去写生。到了嘉陵江,吴道子漫游江上,纵目远眺,此地好山好水,一幕一景地掠过,当时的体会与感受,便深深铭记在心上,并没有绘制一张草图。当吴道子游览了嘉陵江的山山水水之后回到长安,玄宗问他绘画...
在古代典籍《庄子·田子方》中,曾记述了一个关于绘画的故事。宋元君打算绘制一幅画,众多史官闻讯而来,他们毕恭毕敬地接受召见,整理好毛笔和墨水,准备开始工作。然而,其中一位史官迟到,他缓缓步入,对召见毫不匆忙,接受召见后并未立即站立,而是悠然自得地脱下衣服,盘腿而坐,仿佛在自家般自在。...
曹衣出水 “曹衣出水”是对绘画艺术的一种极高赞誉,尤其是对古代绘画技巧的赞颂。此典故源于古代著名的画家曹不兴,他的画作生动逼真,笔下的衣纹线条流畅如水,仿佛人物所穿衣物直接从水中出来一般,给人以鲜活之感。尤其是其笔下的人物服饰褶皱处理得极为自然,表现出高超的绘画技巧。因此,“曹衣出水...
胸有成竹的故事是关于北宋画家文同画竹的典故。以下是该故事的详细解答:1. 故事背景: 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文同的画家,他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品格高尚。2. 文同的爱好与观察: 文同非常喜欢竹子,经常到竹林中散步,并仔细观察竹子的生长情况、枝叶伸展的姿态以及四季中的变化。 他对竹子非常熟悉,甚...
胸有成竹的故事是关于北宋画家文同画竹的典故。故事背景: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文同的画家,他不仅学问渊博,品格高尚,而且对竹子有着特别的喜爱。他经常深入竹林,仔细观察竹子的生长情况、枝叶伸展的姿态以及四季中的变化。文同的勤奋与观察:文同对竹子的观察非常细致入微,以至于他闭上眼都能想出竹子...
一、出处 画龙点睛这一成语源自唐代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关于梁代画家张僧繇的记载。该书详细记录了历代著名画家的生平事迹、作品风格及艺术成就,是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二、典故 1. 故事背景 张僧繇是南朝梁代的著名画家,以擅长画龙而闻名。有一次,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
元初著名画家龚开(1221~1307),字圣予,号翠岩。南宋末年曾先后充当政治家、军事家赵葵和李庭芝的幕僚,自己有做过两淮制置司监,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咸淳十年(1274)元兵攻陷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他活动于浙闽一带,与抗元名将陆秀夫过往甚密。1279年,陆秀夫在广东崖山之战全军覆没,身背小皇帝投海...
对这个故事,北宋沈括曾发表不同看法。他认为,此故事乃好奇者为之,不可信。因为凡画奏乐,只能画一声。霓裳羽衣曲凡十三叠,前六叠无拍,至第七叠遍,自此始有拍,而舞作。白居易诗“中序初入拍”,中序即第七叠,可见第三叠根本就没有拍,画家怎么能画出第三叠第一拍?究竟孰是孰非,只能...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年轻人的画技日渐精湛,吴道子也越来越满意他的表现。有一天,吴道子终于对年轻人说:“你的画已经可以和我比肩了,你可以自由发挥创作了。”年轻人很高兴,他开始创作自己的画作,并且很快就被人们所喜欢和赞赏。他成了一位著名的画家,吸引了大量的门徒前来拜师学艺。这个典故告诉我们...
“胸有成竹”是北宋时候的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的故事。典故: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由于文与可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