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老师的典故话题讨论。解读有关于老师的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有关于老师的典故,请参与有关于老师的典故话题讨论。
有关于老师的典故话题已于 2025-08-25 00:13:08 更新
1、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宋代大儒杨时拜见老师程颐的故事。当时,杨时虽然已有相当高的学问,但他仍然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有一次,杨时为了求得一个学术上的正确答案,与学友游酢一同去拜访程颐。他们到达时,程颐正在屋中打盹。为了不惊醒老师,杨时和游酢便静立在门外等候。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为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历史尊师重教的典故如下:一、程门立雪 北宋时期,有一个著名学者叫程颐,是主张“去人欲,存天理”的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程颐在当时的名气很大,许多人慕名而来求学问道。有一天,一个叫杨时的学生来拜见程颐,有问题要询问。不巧的是,他来到的时候,程颐正在休息入睡。杨时怕打扰到老师,又不想放弃...
1、毛泽东向老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老师毛宇居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毛宇居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2、彭总穿便服见老师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1. 在《警世通言》中,有一个关于王安石和苏东坡的故事,称为《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次,苏东坡拜访王安石,却遇到王安石不在家。在王安石的书桌上,苏东坡看到了一首未完成的咏菊诗。诗的开头两句是:“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认为菊花耐寒耐久,不会被秋风吹落,因此认为这两句诗...
孔子的“温故而知新”也是他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学习不仅要掌握新知识,还要回顾和总结旧知识,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孔子的这些教育理念和高尚品德,使他成为后世尊崇的“万世师表”。他的思想和行为,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一次,太子的老师...
2、子贡尊师 相传,孔子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子贡便是其中之一。子贡尊师的故事,也很感人。一次,鲁国大夫在别人面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听说后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打比方,说老师的围墙高几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能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
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
西席桃李满柔梓,东坦龙蛇尽楷模六个典故有:西席、桃李、桑梓、东坦、龙蛇、楷模。一、西席 即“老师”。古人除了尊称老师为“夫子”、“先生”、“恩师”外,还经常尊称老师为“西席”。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的老师叫桓荣,他当皇帝以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见面拜访桓荣时,一定要请老师靠西而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