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典故主人公话题讨论。解读金蝉脱壳典故主人公知识,想了解学习金蝉脱壳典故主人公,请参与金蝉脱壳典故主人公话题讨论。
金蝉脱壳典故主人公话题已于 2025-08-24 16:57:11 更新
成语金蝉脱壳的主人公是毕再遇。毕再遇(1147年—1217年),字德卿,兖州(今兖州)人,南宋名将。父亲官至武议大夫。他以恩庇补官,隶侍卫马司。 > 开禧二年(1206),随军北伐,屡立战功,迁为武功大夫。后因功历任镇江都统制兼权山东、京东招抚司事,骁卫大将军。因其勇猛过人,熟知兵略,且善于驾...
成语出自元代马致远的《任风子》,其中描述了主人公因计谋而成功脱身的情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用计谋逃脱或摆脱束缚。在实际应用中,金蝉脱壳可以作为动词短语,用来表达某人巧妙地摆脱了不利局面,或者作为名词短语,指这种摆脱手段本身。例如,某人在困境中巧妙地摆脱了束缚,可以说他使用了金蝉脱壳之计。
主人公:宋将毕再遇 宋朝开禧年间,金兵屡犯中原。宋将毕再遇与金军对垒,打了几次胜仗。金兵又调集数万精锐骑兵,要与宋军决战。此时,宋军只有几千人马,如果与金军决战,必败无疑。毕再遇为了保存实力,准备暂时撤退。金军已经兵临城下,如果知道宋军撤退,肯定会追杀。那样,宋军损失一定惨重。毕再遇...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回:“这个叫做‘金蝉脱壳计’:他将虎皮盖在此,他却走了。”
成语出自元代马致远的《任风子》,其中描述了主人公因害怕而想逃脱困境的情景。4. 例如,在《杨家将》中,杨六郎就运用了金蝉脱壳的计策,成功逃出了敌人的虎口。5. 金蝉脱壳的近义词有缓兵之计,意思是用拖延时间的方法来缓和紧张的局势。6. 与之相对的,反义词有盘根错节,形容事情复杂,难以解决。
在《红楼梦》中,金蝉脱壳的概念同样被广泛使用。故事里,当主人公面临追捕时,他巧妙地运用了“金蝉脱壳”之计,成功躲避了追捕者,展示了这一计策的智慧与实用性。这一计策不仅能够让人在困境中找到出路,还能够保护自身免受不必要的伤害。金蝉脱壳与缓兵之计、瞒天过海等计策具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
第21计金蝉脱壳,朝代,三国、主人公:诸葛亮,司马懿。 第22计关门捉贼,朝代,战国、主人公:赵括,白起。 第23计远交近攻,朝代,秦朝、主人公:秦昭王,范睢。 第24计假途伐虢,朝代,春秋、主人公:荀息,晋献公,虞公。 第25计偷梁换柱,朝代,秦朝、主人公:李斯,胡亥,赵高。 第26计指桑骂槐,朝代,春秋、主人公...
在金蝉脱壳的故事中,描述的是一场激烈的斗争,巧妙策略的展现与最终主角的转变过程。在金蝉脱壳的故事背景下,该战术指的是智谋出众的人用伪装欺骗敌人的策略,达到解脱困境的目的。在故事中,主人公运用巧妙的智慧和策略成功实现了“脱壳”,象征着智慧的胜利和成功的逆袭。以下是对此故事的 ...
《金蝉脱壳》: 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刺,兵败被俘。后来英宗以“金蝉脱壳”之计,脱险回国,并且在数年的隐忍之后重登帝位。 《远交近攻》: 战国后期,秦国丞相范睢拟定“远交近攻”的大战略,为秦国奠定统一六国的基穿 《假痴不癫》: 宋真宗的妃嫔刘美人,夺取了李宸妃的儿子赵祯(宋仁宗),谎称是她生的太子。刘...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原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的二徒弟“金蝉子”(又称金蝉长老)转世。唐三藏由金蝉子真灵转世为东土大唐高僧,喻有“金蝉脱壳”之意,所以人们将脱壳变身的蝉作为长生、再生的象征,因此在《西游记》中也有了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