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世之仇的典故

1. 源自《公羊传》的“九世之仇”典故,讲述了齐襄公对纪国的征伐。当时,纪国向鲁国求援,但鲁桓公的调停被齐襄公拒绝。鲁桓公派使者质疑齐襄公,为何拒绝调解,且对鲁国也视为敌对。2. 齐襄公回答,他知道两国是亲家也是盟国,若亲家已有仇恨,作为盟国的鲁国不进行调解,那么鲁国也等同于将齐国视为...
九世之仇的典故
1. 源自《公羊传》的“九世之仇”典故,讲述了齐襄公对纪国的征伐。当时,纪国向鲁国求援,但鲁桓公的调停被齐襄公拒绝。鲁桓公派使者质疑齐襄公,为何拒绝调解,且对鲁国也视为敌对。
2. 齐襄公回答,他知道两国是亲家也是盟国,若亲家已有仇恨,作为盟国的鲁国不进行调解,那么鲁国也等同于将齐国视为仇敌。这个典故强调了邻国间即使有深仇大恨,也应尽力调解,避免开战。
3. 战争不仅会给两国人民带来苦难,还会破坏友好关系,加深仇恨。在中国历史上,这个典故常被用来警示人们要化解仇恨,避免战争。例如,三国时期的吴蜀两国,曾因小矛盾产生分歧。
4. 但蜀国的诸葛亮和吴国的周瑜都认为两国应团结对抗曹魏,他们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了矛盾,恢复了盟国关系。在现代社会,这一典故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国家间应通过和平外交解决争端,避免武力。
典故的相关知识:
1. 典故是文化传统中的故事、成语或引用,蕴含深刻寓意和历史背景。它们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和社会中,传递情感、思想和观点。
2. 典故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历史、传说、神话和文学作品。它们由特殊事件、人物或物品构成,如历史上的战争、英雄、宗教和神话。
3. 典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记录了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发展。通过学习典故,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
4. 典故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常与典故相关,理解典故有助于揭示作品深层含义和作者意图。
5. 典故可作为社交和交流的工具,促进人们对文化传统的共同认识和讨论。2024-03-24
球球词典 阅读 4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1:58: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源自《公羊传》的“九世之仇”典故,讲述了齐襄公对纪国的征伐。当时,纪国向鲁国求援,但鲁桓公的调停被齐襄公拒绝。鲁桓公派使者质疑齐襄公,为何拒绝调解,且对鲁国也视为敌对。2. 齐襄公回答,他知道两国是亲家也是盟国,若亲家已有仇恨,作为盟国的鲁国不进行调解,那么鲁国也等同于将齐国视为...

  • 九世之仇的历史典故主要源于《公羊传》中的记载,它讲述了春秋时期宋国与郑国之间长达九代的仇恨。一、典故背景 在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宋国与郑国也因各种原因产生了矛盾。这些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积累,最终形成了难以化解的深仇大恨。二、九世之仇的由来 据《公羊传》记载,宋国的先祖微...

  •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诸侯齐国国王齐哀公因为诸侯国纪国国王纪侯向周朝天子进谗言,被周天子处死。齐国的后代国君一直牢记这个仇恨,直到哀公后代的第9位君主齐襄公出兵攻打纪国,并消灭纪国,报了这个九世之仇 【示例】九世之仇,百年之德,至于今而始报之子孙,即报者亦不知其所以。章炳麟《菌说》...

  • 春秋时期,纪侯向周夷王进谗言,夷王三年,齐侯因此被周夷王活活烹杀。齐人哀之,谥为哀公。自哀公开始,传九世到齐襄公姜诸儿,齐襄公出兵灭纪国,为齐哀公报仇。齐襄公是齐桓公的兄长。春秋三传对此事曾有争议,因为当时的风俗是,家仇只论五世。公羊传认为国仇不受世代限制,左传反对。后来...

  • 九世之仇 【jiǔ shì zhī chóu 】意思解释:指久远的深仇。典故/出处:~,百年之德,至于今而始报之子孙,即报者亦不知其所以。(章炳麟《菌说》)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