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公羊传》的成语

〖九世之仇〗 成语典故: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公羊传·庄公四年》〖晋阳之甲〗 成语典故: 《公羊传·定公十三年》载:晋赵鞅兴晋阳之甲,以清君侧为名,逐荀寅、士吉射。〖母以子贵〗 成语典故: 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公羊传·...
出自《公羊传》的成语
〖兵车之会〗 成语典故: 请君以兵车之会往宋。 《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
〖不绝如缕〗 成语典故: 夷狄也,因亟痛中国,南夷与此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公羊传·僖公四年》
〖不绝若线〗 成语典故: 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公羊传·僖公四年》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不绝如线〗 成语典故: 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公羊传·僖公四年》
〖不毛之地〗 成语典故: 锡(赐)之不毛之地.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拨乱反正〗 成语典故: 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不同戴天〗 成语典故: 《公羊传·庄公四年》“讳与仇狩也”汉何休注:“《礼》,父母之仇,不同戴天。”
〖不一而足〗 成语典故: 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公羊传·文公九年》
〖传为佳话〗 成语典故: 鲁人至今以为美谈。 《公羊传·闵公二年》
〖存亡继绝〗 成语典故: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论语·尧曰》桓公尝有继绝存亡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公羊传·僖公十七年》
〖传为美谈〗 成语典故: 鲁人至今以为美谈。 《公羊传·闵公二年》
〖传闻异辞〗 成语典故: 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公羊传·隐公元年》
〖操之过蹙〗 成语典故: 扞齐人伐山戎呴,此齐侯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子司马子曰:‘盖以操之为已蹙矣!’ 语出《公羊传·庄公三十年》
〖大简车徒〗 成语典故: 大阅者何?简车徒也。 《公羊传·桓公六年》
〖冬裘夏葛〗 成语典故: 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公羊传·桓公七年》
〖肤寸而合〗 成语典故: 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尔。 《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反经行权〗 成语典故: 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 《公羊传·桓公十一年》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史记·太史公自序》
〖反正拨乱〗 成语典故: 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革命反正〗 成语典故: 《周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国色天姿〗 成语典故: 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 《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汉武帝内传》
〖君侧之恶〗 成语典故: 晋赵鞅取晋阳之甲,以逐荀演与士吉射。荀演与士吉射者曷为者也?君侧之恶人也。 《公羊传·定公十三年》
〖继绝存亡〗 成语典故: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论语·尧曰》桓公尝有继绝存亡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公羊传·僖公十七年》
〖九世之仇〗 成语典故: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公羊传·庄公四年》
〖晋阳之甲〗 成语典故: 《公羊传·定公十三年》载:晋赵鞅兴晋阳之甲,以清君侧为名,逐荀寅、士吉射。
〖母以子贵〗 成语典故: 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公羊传·隐公元年》
〖鸟焚鱼烂〗 成语典故: 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 《易·旅》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 《公羊传·僖公十九年》
〖来者勿拒〗 成语典故: 公会戎于潜 《公羊传·隐公二年》汉·何休注:“来者勿拒,去者勿追。”
〖匹马只轮〗 成语典故: 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清君侧〗 成语典故: 此逐君侧之恶人。 《公羊传·定公十三年》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 唐·李商隐《有感》诗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 《新唐书·仇士良传》
〖前目后凡〗 成语典故: 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戴。诸侯何以不序?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 《公羊传·僖公五年》
〖泣麟悲凤〗 成语典故: 孔子因乱世获麟而涕泣,又因凤鸟不至而伤。见《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论语·子罕》。
〖千里一曲〗 成语典故: 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 《公羊传·文公十二年》
〖三谏之义〗 成语典故: 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善善从长〗 成语典故: 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公羊传·昭公二十年》
〖天姿国色〗 成语典故: 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 《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汉武帝内传》
〖五石六鹢〗 成语典故: 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曷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 语出《公羊传·僖公十六年》
〖恶恶从短〗 成语典故: 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公羊传·昭公二十年》
〖文致太平〗 成语典故: 春秋定、哀之间,文致太平。 《公羊传·定公四年》注
〖兄死弟及〗 成语典故: 不与当,父死子继,兄死弟及之辞也。 《公羊传·昭公二十二年》
〖杅穿皮蠹〗 成语典故: 古者杅不穿,皮不蠹,则不出于四方。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鱼烂而亡〗 成语典故: 梁亡。此未有伐者。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 《公羊传·僖公十九年》
〖鱼菽之祭〗 成语典故: 常之母有鱼菽之祭,愿诸大夫之化我也。 《公羊传·哀公六年》
〖一统天下〗 成语典故: 王者欲一乎天下。 《公羊传·成公十五年》又,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隐公元年》
〖义形于色〗 成语典故: 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公羊传·桓公二年》
〖一元复始〗 成语典故: 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
〖易子而食〗 成语典故: 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只轮不返〗 成语典故: 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只轮莫返〗 成语典故: 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唐·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遂令亿兆夷人,只轮莫返。
〖只轮无反〗 成语典故: 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正色立朝〗 成语典故: 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公羊传·桓公二年》2011-01-2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2:02: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反正拨乱〗 成语典故: 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革命反正〗 成语典故: 《周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国色天姿〗 成语典故: 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 《公羊...

  • 〖拨乱反正〗 成语典故: 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不同戴天〗 成语典故: 《公羊传·庄公四年》“讳与仇狩也”汉何休注:“《礼》,父母之仇,不同戴天。”〖不一而足〗 成语典故: 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公羊传·文...

  • 《公羊传·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一元复始,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yuán fù shǐ,意思是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出自《公羊传·隐公元年》。《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儒家经典之一,《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即注...

  •  文暄生活科普 一元复始的典故

    “一元复始”的典故出自《公羊传·隐公元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新的一年的开始,象征着一切事物都迎来新的起点。其中,“元”指的是开始,而“复始”则表示又一次的开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新年的到来,寓意着旧的一年已经结束,新的一年满载着希望与机遇重新开始。在《公羊传·隐公元年》中,有这...

  •  雨露水火 母以子贵的正确意思是什么?

    母以子贵,汉语成语,拼音是mǔ yǐ zǐ guì。意思是指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出自《公羊传·隐公元年》。【成语出处】《公羊传·隐公元年》:“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成语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示例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