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典故:吴庙的由来

吴庙,又称吴太伯庙,为纪念吴太伯让贤之美德而建。其庙原在老县城北十里吴山之麓,凤凰山下,中条山南的一处居高临下的咀疙瘩上,因而得名神疙瘩,后移建于老城乡大涧北村。据史书记载:春秋时周太王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季历的儿子叫昌,德才兼备,因此周太王想把王位传给三儿子季历...
传说典故:吴庙的由来
吴庙,又称吴太伯庙,为纪念吴太伯让贤之美德而建。其庙原在老县城北十里吴山之麓,凤凰山下,中条山南的一处居高临下的咀疙瘩上,因而得名神疙瘩,后移建于老城乡大涧北村。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周太王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季历的儿子叫昌,德才兼备,因此周太王想把王位传给三儿子季历依次传给孙子昌。吴太伯知道此事后,就和仲雍一起逃到很远的荆蛮之地(现浙江一带),断发纹身,以示自己不堪任用,让贤给季历。周太王逝世后,季历继承王位,传到其儿子昌就是周文王。再说太伯到荆蛮后,自号为勾吴,荆蛮地方的人都觉得他有义气,决定归附于他,称他为吴太伯。吴太伯死后,无子,其弟仲雍继承其位,传三代至周章。周武王灭商,大封同姓,知周章为吴君,因而封之,并封周章之弟虞仲于虞,即今之平陆。
  景以人而闻名,人以景而流传。吴庙地处郊野,田园阡陌,远山近水,涧水潺潺,每到秋高气爽季节,微风吹动,禾苗摇曳,树叶作响,竹风悦耳,成为平陆古景之一。明朝诗人王翰有感而作诗曰:
  勾吴树业向荆南,至德曾闻固让三。
  永立武王原有道,受封虞仲更何惭。
  碑残野火文全灭,树响山风战欲酣。
  禽鸟亦知亡国恨,向人啼断入烟岚。2023-02-13
球球词典 阅读 35 次 更新于 2025-09-11 12:39: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吴庙,又称吴太伯庙,为纪念吴太伯让贤之美德而建。其庙原在老县城北十里吴山之麓,凤凰山下,中条山南的一处居高临下的咀疙瘩上,因而得名神疙瘩,后移建于老城乡大涧北村。据史书记载:春秋时周太王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季历的儿子叫昌,德才兼备,因此周太王想把王位传给三儿子季历依...

  •  谷艾文艺苑 邳州吴庙村的历史背景

    邳州吴庙村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历史渊源:在明清时期,吴姓和夏姓两个家族在该村分别建造了一座庙宇。由于吴姓所建的庙宇规模较大,且吴姓家族在该村的人口占据多数,能够与其他姓氏和睦相处,因此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声望和尊崇。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吴二庙逐渐被称为吴庙,这一名称也沿用至今。

  •  倍领趣闻 吴凤庙历史传说

    然而,在清乾隆三十二年,习俗再次复苏。面对坚决的请求,吴凤决定以退为进,提议以牛替代人头。尽管他以身犯险,但最终未能阻止悲剧的发生。当村民们发现被杀的是吴凤时,他们震惊并痛定思痛,决定废除“猎首”陋习,立祠祭祀吴凤,这就是今天的吴凤庙的由来。吴凤以其智勇和牺牲,成功地改变了高山...

  •  白露饮尘霜17 大吴寺传说|大吴寺来历

    又因原宅基的住户姓吴,白寨至滚子寨及钟山一脉又名大吴岗,寺中老住持静川辞世极乐,后来遂沿用吴姓住基、大吴岗而更名大吴寺。今大吴寺虽没有一户姓吴,但其南面通道有吴大屋,或许这吴大屋就是当初的吴元辅的一支后裔。至于“大屋寺”一名或是某朝某代以讹传讹造成的。“大吾寺”“大悟寺”...

  •  校易搜全知道 明清时期南京的一吴庙、三孔庙、三江宁和孔庙

    开元年间,孔子被封为文轩王,故夫子庙称文轩王庙。孔子和老夫子被完全神化了。宋元前后,人们称孔庙为文庙。从此,孔庙和孔庙在中国社会就是混名。大明开国之前,朱元璋把庆忌路学堂改成郭子学堂的时候,里面有一个孔庙,就是我们今天都知道的南京城南的孔庙。它是明清时期南京第一座孔庙。在它旁边,...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