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牛的典故关于牛的典故有哪些

1、牛的典故1——九牛二毛 周宣王时期,传闻有力士公仪伯能折断小虫之腿,抵御秋蝉振翅之力。周宣王听闻后,欲一见其力,公仪伯却自称能拽动九牛之尾,颠覆其身,亦能击倒双虎。于是,“九牛二虎”一语流传开来,多用以形容人力之强大,现亦用来说明事之艰难,耗时费力才能完成。2、牛的典故2...
关于牛的典故关于牛的典故有哪些
1、牛的典故1——九牛二毛
周宣王时期,传闻有力士公仪伯能折断小虫之腿,抵御秋蝉振翅之力。周宣王听闻后,欲一见其力,公仪伯却自称能拽动九牛之尾,颠覆其身,亦能击倒双虎。于是,“九牛二虎”一语流传开来,多用以形容人力之强大,现亦用来说明事之艰难,耗时费力才能完成。
2、牛的典故2——蹊田夺牛
楚庄王年间,陈灵公死,孔宁与仪行父逃至楚国,诉说夏征舒之罪。二人隐瞒了与夏姬的私情。楚庄王为昭雪,遂发兵灭陈,设县以惩。申叔时独不道贺,楚庄王问之,申叔时以大王此举或有过错,楚庄王不悦,申叔时解释,指出楚庄王虽为正义之战,但或许未能充分考虑民生。此事件中,楚庄王虽得盟友祝贺,申叔时的谨慎却显忠言。2024-10-14
球球词典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7-28 01:53: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牛的典故1——九牛二毛 周宣王时期,传闻有力士公仪伯能折断小虫之腿,抵御秋蝉振翅之力。周宣王听闻后,欲一见其力,公仪伯却自称能拽动九牛之尾,颠覆其身,亦能击倒双虎。于是,“九牛二虎”一语流传开来,多用以形容人力之强大,现亦用来说明事之艰难,耗时费力才能完成。2、牛的典故2...

  •  深空游戏 关于牛的典故 关于牛的典故有哪些

    1、牛的典故1—— 九牛二毛:周 朝时期,有一位皇帝被称为周宣王。他听说有一个人叫公仪伯,力气非常大。周宣王非常感兴趣,就派人去请公仪伯来,想看看他的力气有多大。公仪伯见到周宣王说我能将小虫的腿折断,能抵挡秋天知了扇动翅膀的力量。周宣王听了非常失望说我一个人可以拽着九头牛的尾巴...

  •  宜美生活妙招 文学常识篇:和“牛”相关的典故

    宁戚饭牛(宁戚叩角、饭牛叩角):来源:春秋时宁戚想求见齐桓公,因穷困无法进见,而为商人赶牛车载货至齐,夜间遇桓公出城,他一边喂牛一边敲击着牛角慷慨作歌,桓公听见后,认为不是普通人,而予以接纳任用。意义:表现人穷困未达,怀才不遇,而忧闷怨艾。后来,“饭牛扣角”成为怀才不遇、自求...

  • 1. 鸡口牛后 出自《战国策·韩策》,讲述了战国时期,张仪和苏秦分别劝说韩王与秦国合作或保持独立的故事。其中“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的成语,意指宁愿在小处为王,也不愿在大处屈居人下。2. 牛黄狗宝 牛黄是指牛的胆囊中的结石,狗宝则是指病狗体内的结石。这两个都是珍贵的中药材。成语“...

  • 古代关于牛的典故主要有以下几个:弦高贩牛:内容:战国时期,郑国的弦高在贩运牛的途中,遇到打算偷袭郑国的秦军。弦高急中生智,将牛献给秦军主帅,谎称是奉郑国国君之命前来劳军,从而迫使秦军撤兵。意义:展现了弦高的机智和勇敢,以及牛在古代贸易和外交中的特殊作用。火牛阵:内容:战国末年,齐将...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