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典故和故事。

“人能弘道”,说明了人在历史发展、历史创造中的主观能动性。原来,南宋时这里是一片桃林,还留下了一个反映朱熹小时候勤学苦练的《半亩方塘二度桃》的传奇故事呢!据说朱熹五岁时,就已通晓《孝经》大意,从小立志崇圣传道,在书上题曰“不如是,便不成人。”六岁仲春时节的一天清晨,朱松推开西厢...
求有关\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典故和故事。
“人能弘道”,说明了人在历史发展、历史创造中的主观能动性。原来,南宋时这里是一片桃林,还留下了一个反映朱熹小时候勤学苦练的《半亩方塘二度桃》的传奇故事呢!据说朱熹五岁时,就已通晓《孝经》大意,从小立志崇圣传道,在书上题曰“不如是,便不成人。”六岁仲春时节的一天清晨,朱松推开西厢的窗户,深深地被满园春色所吸引,便嘱朱熹抄写唐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由于朱熹无意间的粗 心,把桃花之“桃”字写成了“挑”字,写好之后拿给了父亲眉批,朱松很严肃地批评了他,并当场将诗词大意讲给朱熹听。朱熹很受感动,立即主动向父亲请求重写一千个“桃”字。这时窗外雷声大作,风雨交加,把满园的桃花都打落在地。而朱熹不为外界所干扰,仍专心致志地在抄写。朱熹的这种精神感动了上苍,当朱熹一千个桃字写好之后,满园的桃花又重新盛开了。这个故事世代相传、家喻户晓,对尤溪的莘莘学子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是十分巨大的。2014-10-08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21:26: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爱创文化 善读「论语」15.29:心有觉人能弘道,仁由己非道弘人

    孔子说:“人能弘扬于道,非道自弘于人。”【注释】“弘”,大也。有推广、传扬、彰显、扩充等义。“道”,儒家之道即为“仁”,或曰“至善”。专有名词,可不译。【评析】道者寂然不动,而人则有觉能动。故人能将道推广、传扬,而道不能自行向人推广、传扬。所以说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人能弘道”,说明了人在历史发展、历史创造中的主观能动性。原来,南宋时这里是一片桃林,还留下了一个反映朱熹小时候勤学苦练的《半亩方塘二度桃》的传奇故事呢!据说朱熹五岁时,就已通晓《孝经》大意,从小立志崇圣传道,在书上题曰“不如是,便不成人。”六岁仲春时节的一天清晨,朱松推开西厢...

  •  雷光丸 曾仕强国学经典,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是什么意思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译文】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评析】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以颠倒的。

  •  深空游戏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意思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解释

    1、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意思是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发扬光大。”2、含义: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这句话阐述了人与道、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  文暄生活科普 论语讲记6——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出自《论语》,意味深长。简单来说,它强调的是人对道的推动与传承,而非道自身能推动人。人是道的载体,是实现道的关键力量。孔子在阐述“人能弘道”时,揭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他相信,道的真谛在于实践于现实世界,服务于人类社会。通过人的努力,将抽象...

其他典故大全类似问题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