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该典故出自《庄子·外物》,原文为“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典故内容:苌弘是春秋时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的大夫。由于刘氏与晋范氏世代通婚姻,在晋卿内讧中,苌弘曾帮助过范氏。晋卿赵鞅为此声讨他,晋君也因此怪怨周敬王。
苌弘化碧的典故是《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成玄英疏:“苌弘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zèn,诬陷),刳(kū,剖开)肠而死,蜀人感之,以椟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1、成语的释义:苌弘:周敬王的夫人,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血化为碧玉。苌弘因忠贞而遭奸佞诋...
苌弘化碧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物》,形容刚直忠正之人因正义事业而蒙冤抱恨。成语来源:据《庄子·外物》记载,苌弘是周朝时期的一位贤臣,他忠诚正直,却因冤屈而死。死后,他的血被藏匿了三年,最终化为碧玉。这一典故被后人用来形容那些因坚守正义而遭受冤屈的人。成语含义:苌弘化碧比喻刚直忠正的...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典故的出处分别为《庄子外物》和《蜀志》。苌弘化碧:出处:战国时期庄子《庄子外物》。原文为“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含义:指苌弘因忠于职守、死得悲壮冤屈,其血三年后化为碧玉,象征忠贞不渝的精神。望帝啼鹃:出处:汉李膺《蜀志》。原文描述了望帝杜宇禅位于鳖灵...
苌弘化碧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物》,形容刚直忠正之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抱恨。以下是关于苌弘化碧典故的详细解释:成语来源:苌弘化碧这一成语源自《庄子·外物》中的描述:“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这里讲述了古代两位忠臣伍员和苌弘的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