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须拍马的典故

“溜须拍马”的典故源于两个独立但意义相近的历史小故事:“溜须”的典故:起源:宋真宗时期,大臣丁渭因其擅长逢迎献媚而闻名。事件:在一次宴席上,丁渭观察到宰相寇准的胡须上沾有饭粒,于是恭敬地为其清理,并大肆赞美寇准的胡须。结果:寇准对此戏谑反问,从此“溜须”一词便带上了献媚的意味,丁渭...
溜须拍马的典故
“溜须拍马”的典故源于两个独立但意义相近的历史小故事:
“溜须”的典故:
起源:宋真宗时期,大臣丁渭因其擅长逢迎献媚而闻名。事件:在一次宴席上,丁渭观察到宰相寇准的胡须上沾有饭粒,于是恭敬地为其清理,并大肆赞美寇准的胡须。结果:寇准对此戏谑反问,从此“溜须”一词便带上了献媚的意味,丁渭也因此成为了“溜须”的代名词。“拍马”的典故:
起源: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礼节,路上相遇时互相拍马屁股表示赞扬。演变:最初是友好的问候方式,但随时间推移,演变成奉承和恭维的表达。应用场景:当权者骑马出行时,仆人会为其拍马,以此展现忠诚和奉承,与“溜须”类似,都是为了取悦上级。总结:“溜须拍马”这一成语便是由这两个小故事演变而来,用来形容那些通过迎合和奉承他人来谋取利益或地位的行为。
2025-03-1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3:57: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誉祥祥知识 溜须拍马的典故

    “溜须拍马”的典故如下:“溜须”的典故:- 来源:宋真宗时期,大臣丁渭善于察言观色,逢迎献媚,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并被封为副宰相。- 事件:丁渭为了献媚给当时的宰相寇准,曾在一次吃饭时,卑恭地凑近寇准,为其溜掉沾在胡须上的饭粒,并大赞寇准的胡须漂亮。寇准对此讽刺道:“怎么?难道世间还有...

  • “溜须拍马”的典故源于两个独立但意义相近的历史小故事:“溜须”的典故:起源:宋真宗时期,大臣丁渭因其擅长逢迎献媚而闻名。事件:在一次宴席上,丁渭观察到宰相寇准的胡须上沾有饭粒,于是恭敬地为其清理,并大肆赞美寇准的胡须。结果:寇准对此戏谑反问,从此“溜须”一词便带上了献媚的意味,丁渭...

  •  翡希信息咨询 溜须拍马的典故

    溜须拍马的典故如下:“溜须”的典故: 来源:源自宋朝时期,有一位名叫丁渭的大臣。 事件:丁渭善于察言观色,逢迎献媚,颇得皇帝赏识,被封为副宰相。在一次与当时的宰相寇准共进餐时,寇准的胡须上沾了一些饭粒,丁渭便卑恭地凑上前去,伸出手轻轻地为寇准溜胡须,并大赞寇准的胡须漂亮。 结果:...

  •  文暄生活科普 请教:"溜"拍马"的具体涵义是什么?有典故吗?

    在古代社会中,"溜须"这一词语源自宋朝丁谓对寇准的奉承行为。丁谓为了迎合皇帝心意,与王钦若联手献媚,这导致他在中央政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一次会议中,他趁寇准胡须上粘有饭粒的机会,轻柔地为其除去,此举被视为过分讨好,从而形成了“溜须”这一成语,象征着过分的奉承和迎合。另一方面,"拍马"...

  •  jingying313 请教:"溜须拍马"中"溜须"和"拍马"的具体涵义是什么?有典故吗?

    寇准笑着说:“参政,国之大臣,为何为长官拂须呀?”说得丁谓既羞又恼,从此对寇准怀恨在心,这就是“溜须”的由来。“拍马”一词源于我国北方养马的游牧地区。蒙古是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员大多是武将出身,下级对上司最好的赞美,就是夸他的马好。一方面是蒙古人对马钟爱有加,另一方面...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