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的历史典故简短概括

一、东山再起的意思:东晋时期,谢安退职后在东山隐居,后来又出来做了大官。这个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后用以比喻失败后重新上台。二、东山再起的典故之一:源于三国时期的孙权。当时的吴国是孙权所建立的。从222年到229年,与曹操的魏国、蜀汉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吴国因位于三个国家的东面,故...
东山再起的历史典故简短概括
为避免门户中衰,年已四十的谢安毅然于公元360年接受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邀请出仕,担任司马一职。他离开隐居的东山,步入政界,成为东晋著名的政治家。成语“东山再起”的典故即源于此。以下是关于“东山再起”的详细解释。
一、东山再起的意思:东晋时期,谢安退职后在东山隐居,后来又出来做了大官。这个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后用以比喻失败后重新上台。
二、东山再起的典故之一:源于三国时期的孙权。当时的吴国是孙权所建立的。从222年到229年,与曹操的魏国、蜀汉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吴国因位于三个国家的东面,故又称东吴。到了东晋时期,有一位名叫谢安的人,他才学过人,出身名门,思维敏捷,风度翩翩。从小就表现出沉着冷静的性格,受到众人重视,享有盛誉。然而,在朝廷中遭到他人嫉妒,皇上的态度也是忽冷忽热,使得谢安决定辞职隐居。隐居后,他思念家乡,便修建土木,将隐居的土山改称为东山。到了383年,秦国的苻坚开始南下征讨晋国。此时,皇帝想起了谢安,便召回朝廷,封他为征讨大都督。谢安没有推辞,而是遵从皇命,与苻坚抗争。正是那场淝水之战,让谢安再次受到朝廷重用,获得升职。当时,谢安在淝水之战中稳坐东山下棋,最终敌人中计,战败而逃,所有人都佩服谢安。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由谢安领导,救了东晋,后来他被召回朝中,担任吏部尚书。谢安在打了胜仗后,本可以选择隐居不出,但在40多岁之际,他出山为官,因其长期在东山隐居,所以这一举动被称作“东山再起”。这场著名的战役不仅让东晋获胜,也让谢安成名,更让他40多岁终于有机会为国家做出贡献,不再是空有虚名。这也成就了一个成语——“东山再起”。
三、东山再起的典故之二:宋代时期的李纲,他是岳飞的伯乐,也是北宋时期的文臣、丞相,抗金的名臣,民族英雄一枚。当时在抗金战争中,李纲推举岳飞挂帅,正是这一举动让岳飞大展宏图,展现了自己的真正实力。然而,岳飞被秦桧迫害致死后,李纲受到牵连,被革职流放。后来,他在东山岭修行,一次偶然的机会去算了一卦,结果显示不久后可以逢凶化吉,前途不可限量。最后,他真的等到了机会。宋孝宗继位后,秦桧受到惩罚,李纲被朝廷赦免,官复原职,封为宰相,重回朝廷。因为对这段日子记忆犹新,他经常与身边的人提及在东山岭的日子,后来民间就有了“东山再起”的说法。此外,这件事情在海南省万宁市东山岭有石碑为记。2024-03-27
球球词典 阅读 40 次 更新于 2025-09-10 21:49: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东山再起的意思:东晋时期,谢安退职后在东山隐居,后来又出来做了大官。这个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后用以比喻失败后重新上台。二、东山再起的典故之一:源于三国时期的孙权。当时的吴国是孙权所建立的。从222年到229年,与曹操的魏国、蜀汉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吴国因位于三个国家的东面,故...

  •  谷艾文艺苑 东山再起的典故及其历史由来

    东山再起的典故及其历史由来如下:典故由来:东晋时期,谢安是一位才学过人的名士,但他在朝廷中遭到了小人的嫉妒,导致他的官职时升时降。最终,谢安一气之下辞官,来到了土山隐居,并在此大兴土木,模拟浙江会稽东山的景色,将土山改名为东山。历史事件: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伐晋。东晋朝...

  •  谷艾文艺苑 东山再起的典故及其历史由来

    东山再起的典故及其历史由来如下:一、典故 东山再起源于东晋时期的谢安。谢安才学过人,但因在朝廷中遭到小人的嫉妒,导致他的官职时升时降。最终,他一气之下辞官来到土山隐居,并在此大兴土木,模拟浙江会稽东山的景色,将土山改名为东山。后来,当前秦大军南下伐晋时,皇帝重新启用谢安,封他为征讨大都...

  • “东山再起”的典故来源于中国东晋时期的政治家谢安。谢安年轻时曾做过官,但后来辞官,在会稽东山的别墅里隐居,过着游山玩水、吟诗作画的生活。尽管朝廷多次征召,他都拒绝出山。直到年过四十,谢安才应召出山,再次做官,并一路升迁至宰相。他曾在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指挥八万军队成功抵...

  • 宜和美科普 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

    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是指谢安在隐居多年后,于四十多岁时重新出山并担任要职的故事。具体来说:背景:谢安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士,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聪慧,在德行、学问、风度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修养。他一直在会稽东山隐居,不愿做官,但他在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隐居...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