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历史典故

洛阳的历史典故有鲤鱼跳龙门、洛阳纸贵、定鼎中原、前倨后恭、挑肥拣瘦、程门立雪、乐不思蜀、马革裹尸、小时了了、数典忘祖等等。下面说说前两个典故:鲤鱼跳龙门 很早以前,龙门还未被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
洛阳历史典故
洛阳的历史典故有鲤鱼跳龙门、洛阳纸贵、定鼎中原、前倨后恭、挑肥拣瘦、程门立雪、乐不思蜀、马革裹尸、小时了了、数典忘祖等等。下面说说前两个典故:
鲤鱼跳龙门
很早以前,龙门还未被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洛阳纸贵
人们常说:自古洛阳出才子。西晋时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就是古代文坛上灿若群星的洛阳才子之一。左思从小出身贫寒,且相貌丑陋,但他视荣辱如浮云,看名利为粪土,把精力都用在学习和文学创作上,写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诗佳作。其中,《三都赋》问世后,受到朝野各界热烈赞颂,一时风行洛阳,豪贵之家争相传抄,洛阳市场上的纸价也因而昂贵起来。以后,“洛阳纸贵”便成了著名典故,常用来称誉某些作品迅速而广泛地传播流行。左思《三都赋》中的洛阳城,早已被无情的历史风雨化作一片废墟,而今日的洛阳城又是历史上任何时期无法比拟的。相信千年前的左思倘若再生人间,看到今天的洛阳,他一定会有一部更加精美华采的《三都赋》风行洛阳街头,也将会有一段新的关于“洛阳纸贵”的佳话。

2023-08-04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8:36: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洛阳的历史典故有鲤鱼跳龙门、洛阳纸贵、定鼎中原、前倨后恭、挑肥拣瘦、程门立雪、乐不思蜀、马革裹尸、小时了了、数典忘祖等等。下面说说前两个典故:鲤鱼跳龙门 很早以前,龙门还未被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

  • 3.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启东周,有23个国王都居洛阳,历时500余年。4. 汉光武建武元年(25年),刘秀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改洛阳为雒阳,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为河南尹。汉永和五年(140年),河南尹“有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野悉一万零八百二十七”。

  • 1、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有一天,左思的父亲左雍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 153*****459 洛阳龙门香山寺有什么历史典故

    洛阳龙门香山寺有以下历史典故:赋诗夺锦袍:在唐朝时期,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并钟爱香山寺的清幽雅致。她曾在香山寺中石楼主持“龙门诗会”,让群臣赋诗,先成诗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首先成诗并获得锦袍,但随后宋之问的七言诗被认为更胜一筹,武则天遂决定把锦袍赐给宋之问。这一事件成为了诗坛上的...

  •  唔哩生活 洛阳历史事件典故

    公元前1046年,西周取代了商朝,为了控制东方地区,周朝在洛阳开始营建国都——成周。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成王迁居至成周,史称“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鄏”,并将部分殷商遗民迁移至成周,由成周八师进行监督。洛阳当时被称为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也被称为周...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