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瓜典故的出处和故事

匏瓜典故的出处:这个典故来源于《论语·阳货》。故事:匏瓜是一种葫芦,成熟后可以剖开做水瓢使用。在《论语》中,孔子曾说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意思是他不是匏瓜,不能挂着供人欣赏,而是要积极入世,为国为民做贡献。这个典故被用来比喻君子应该有所作为,不能空谈理论,要有实际行动。有...
匏瓜典故的出处和故事
匏瓜典故的出处:这个典故来源于《论语·阳货》。
故事:匏瓜是一种葫芦,成熟后可以剖开做水瓢使用。在《论语》中,孔子曾说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意思是他不是匏瓜,不能挂着供人欣赏,而是要积极入世,为国为民做贡献。这个典故被用来比喻君子应该有所作为,不能空谈理论,要有实际行动。

有一次,孔子与子路在讨论为官之道,子路希望老师能够出仕,而孔子却表示自己不能像匏瓜一样只是挂在那里让人瞻仰,而是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为国为民做出贡献。这个典故被用来比喻那些没有得到仕用或无所作为的人,他们应该积极进取,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匏瓜典故的来历:
匏瓜典故的来历与《论语》中的一段对话相关。在《论语·阳货》中,孔子和子路有一次有趣的对话。子路问孔子:老师,您为何不仕?孔子回答:‘我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自己像匏瓜一样,不能挂着供人欣赏而不实用。
在古代,匏瓜常被挂在门口作为饰品,但其实际用途是可以用来做水瓢。孔子的言外之意是他自己并非只是装饰品,他希望自己能像匏瓜一样,具有实用价值。

这个典故的背景是有人想让孔子出来做官,而子路担心孔子会陷入仕途之中,所以劝诫他不要去。然而,孔子表示自己非常想去,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原则和态度。他说自己不能像匏瓜一样只是装饰品,而应该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段对话不仅展现了孔子的智慧和人生观,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入仕的态度和追求。同时,匏瓜这个典故也成为了后世形容那些有抱负、有才能但不被重用的人的常用词汇。
2023-11-21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8:39: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匏瓜典故的出处:这个典故来源于《论语·阳货》。故事:匏瓜是一种葫芦,成熟后可以剖开做水瓢使用。在《论语》中,孔子曾说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意思是他不是匏瓜,不能挂着供人欣赏,而是要积极入世,为国为民做贡献。这个典故被用来比喻君子应该有所作为,不能空谈理论,要有实际行动。有一...

  •  文似花海 惧匏瓜之徒悬兮运用了什么典故

    【出处】: 《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三国·魏·王粲《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  得书文化 匏瓜空悬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典故出处】:《 论语 阳货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 成语 意思】: 孔子 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著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通用拼音】:pao guā kōng xuan 【拼音简写】:PGKX 【使用频率】:生僻成语...

  • anonymous 虽异匏瓜难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什么意思?

    “虽异匏瓜难不食”,典故出自:《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意思是:我仿佛就是匏瓜,不是挂在那里给你们看的(我要给人吃的)。意指:比喻怀才而莫展,一如匏瓜中看而不可吃用。匏瓜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葫芦,这东西虽然味美可口,但吃多了会让肠 胃受不了,说的是任何事...

  • 1、典故:北弥陶牧,西接昭丘。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秦兮。庄舄显而越吟。俟河清其未极。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2、北弥陶牧:北接陶朱公所在的江陵。弥:接。.陶牧: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3、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