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的典故

楚汉相争时,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井陉关迎击。当时韩信只带一万二千人马。为打败赵军,将一万人驻扎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二十万大军向河边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潜伏的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前后夹击大败。
背水一战的典故
楚汉相争时,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井陉关迎击。当时韩信只带一万二千人马。为打败赵军,将一万人驻扎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
另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二十万大军向河边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潜伏的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前后夹击大败。

扩展资料:
背水一战,汉语成语,拼音是bèi shuǐ yī zhàn,意思是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原文:《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翻译: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
2022-12-23
球球词典 阅读 49 次 更新于 2025-09-11 05:22: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谷艾文艺苑 背水一战历史典故

    “背水一战”发生于公元前204年楚汉相争时期,是汉军大将韩信与赵军主帅陈余在井陉口展开的一场战役。当时,韩信率数万汉军攻赵,赵军20万兵力据守井陉口。谋士李左军建议断汉军粮道,然而陈余轻敌,拒绝采纳此建议,坚持正面决战。韩信运用奇计,先派2000轻骑隐蔽待命,等赵军出营后夺取其营地并换上汉军...

  •  文暄生活科普 成语故事——背水一战

    韩信乘机猛攻,两面夹击,大败赵军,杀了陈余,活捉了赵王。根据这个故事,后来引申出了“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成语用法】背水一战这个成语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褒义,多用于军事行动,用来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例如:他只有背水一战了,希望能扭转局势。在这场关键的比赛中,球队决...

  •  文暄生活科普 著名典故故事《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典出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淮阴侯列传》,讲述了汉将韩信在攻打赵国时,采用的一种独特战术,最终大败赵军的故事。故事背景:楚汉相争时期,韩信作为汉军的重要将领,率军数万攻打赵国。赵国在井陉口布置了20万重兵,企图阻挡汉军的进攻。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韩信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

  • 《背水一战》是韩信的典故。一、成语出处 “汉将韩信率兵攻赵,出井陉口,令万人背水列阵,大败赵军。”“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人据此提炼出“背水一战”这一成语。二、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韩信率军在井陉口与赵军对峙。驻守...

  •  谷艾文艺苑 背水一战典故

    “背水一战”典故源自西汉初年韩信指挥的井陉之战。战争背景: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两大军事集团争霸。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 年),刘邦在彭城战败,韩信破魏、代后,于次年十月准备从井陉关出击赵国。战前部署:赵军由陈余统领号称二十万,谋士李左车建议防守并切断汉军补给,陈余未采纳。韩信先派两千...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