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的典故

楚汉相争时,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井陉关迎击。当时韩信只带一万二千人马。为打败赵军,将一万人驻扎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二十万大军向河边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潜伏的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前后夹击大败。
背水一战的典故
楚汉相争时,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井陉关迎击。当时韩信只带一万二千人马。为打败赵军,将一万人驻扎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
另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二十万大军向河边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潜伏的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前后夹击大败。

扩展资料:
背水一战,汉语成语,拼音是bèi shuǐ yī zhàn,意思是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原文:《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翻译: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
2022-12-23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7:07: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谷艾文艺苑 背水一战的典故出自哪?是哪个人物背水一战的

    背水一战的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是韩信背水一战。具体解释如下: 典故来源:《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详细记载了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率领汉军攻打赵国时,采取的背水列阵的战术,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人物:韩信,作为汉军的将领,他在这场战役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他利用赵军的轻...

  •  武汉誉祥科技 背水一战的典故出自哪?是哪个人物背水一战的

    背水一战的典故 "背水一战"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和大将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

  •  拓荒信5878 背水一战的典故,急!!!

    背水一战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赵王歇和赵国统帅陈余,率领20万兵马,集结在井径口(即现在河北省井陉山上的井陉关),准备迎战。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韩信这次领兵前来,一路上打了许多胜仗。他乘胜而来,其势不可挡。但是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必定粮草不足...

  • - 故事:韩信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他攻打赵王歇。在通过井陉口时,他利用赵军大将陈余的轻敌心理,故意让军队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战斗开始后,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回身猛扑敌军。同时,韩信预先...

  • 《背水一战》是韩信的典故。一、成语出处 “汉将韩信率兵攻赵,出井陉口,令万人背水列阵,大败赵军。”“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人据此提炼出“背水一战”这一成语。二、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韩信率军在井陉口与赵军对峙。驻守...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