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在弦上歇后语全句及释义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成语。表义: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也形容事态紧张,一触即发。袁绍命陈琳作讨曹檄文,陈琳领命援笔立就。文章畅快淋漓,结构文辞气势无不精彩;曹操于许都正患头风,览檄毛骨悚然,一身冷汗,头风立愈。后冀州城破,陈琳被...
箭在弦上歇后语全句及释义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成语。表义:箭已搭在弦上。
  比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也形容事态紧张,一触即发。袁绍命陈琳作讨曹檄文,陈琳领命援笔立就。文章畅快淋漓,结构文辞气势无不精彩;曹操于许都正患头风,览檄毛骨悚然,一身冷汗,头风立愈。后冀州城破,陈琳被捉见操,操问:“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耶?”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左右劝操杀之;操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
  【释义】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也形容事态紧张,一触即发。
  【语出】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琳谢罪曰:‘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示例】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二章:“中央和西南似乎~的内战危机得以消除了。”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2022-10-28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2 01:01: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成语。表义: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也形容事态紧张,一触即发。袁绍命陈琳作讨曹檄文,陈琳领命援笔立就。文章畅快淋漓,结构文辞气势无不精彩;曹操于许都正患头风,览檄毛骨悚然,一身冷汗,头风立愈。后冀州城破,陈琳被...

  • 1、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解释:比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也形容事态紧张,一触即发。更多关于箭的歇后语 1、拖拉机追火箭——天差地远 2、床底下支弓——暗箭伤人 3、对着靶子射箭——有的放矢 4、经布场上射箭——川沙;穿纱 5、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6...

  •  深空游戏 箭在弦上下一句 箭在弦上出处

    1、这句歇后语有两种说法: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2、箭在弦上(拼音:jiàn zài xián shà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箭在弦上比喻情况紧急,采取某种行动已成为必然之势。

  •  翡希信息咨询 箭在弦上下一句

    箭在弦上的下一句是一触即发。这是一句歇后语,具体解释如下:含义:箭已搭在弦上,稍一触动就会立即发射。这句歇后语用来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会立即爆发,泛指极易发生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的情况。歇后语特点: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具有短小、...

  •  文暄生活科普 箭在弦上歇后语下一句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当箭已经搭在弓弦上的时候,就不得不发射出去。它常用来形容事情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不能拖延或回避。就像拉满的弓弦上的箭,稍一松懈就会失去机会,所以必须果断出击。这个歇后语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形容一些紧迫的情况,比如工作任务...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