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故或传说的诗句

用典故或传说的诗句: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这句诗中引用了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的典故。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以此比喻人生的虚幻和无常。杜鹃啼血,则说的是蜀帝杜宇的传说,他因被迫让位而流浪,死后魂化为杜鹃鸟,啼叫时出血不止。诗人巧妙地...
用典故或传说的诗句
用典故或传说的诗句: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这句诗中引用了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的典故。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以此比喻人生的虚幻和无常。杜鹃啼血,则说的是蜀帝杜宇的传说,他因被迫让位而流浪,死后魂化为杜鹃鸟,啼叫时出血不止。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两个典故,形象地表达了人生如梦、时光荏苒的深沉感慨,以及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2、画龙点睛师僧繇,夜半画成金殿楼。——张祜《画龙》。
这句诗中引用了张僧繇画龙点睛的典故。据传,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但都不画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画了眼睛的龙会飞走。大家不信,他便点了其中两条龙的眼睛,结果两条龙腾空而起,冲入云霄。
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画家的技艺高超,点睛之笔能赋予画面生命。诗人用此典故来形容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同时也暗示了贤臣在适当的时机发挥关键作用。
3、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李白《秦王饮酒歌》。
这句诗中引用了秦始皇巡游天下的传说。据传,秦始皇南巡至洞庭湖,见湖中阴云密布,恶浪翻滚,暴风骤雨袭来,险象环生。始皇令将士将舟连结成西山,以为避风之港。不料风浪骤猛,将士们根本无法靠近西山。
秦始皇惊恐万分,正在为难之际,忽然从龙虎山飞来一条巨龙和一只猛虎,驮着秦始皇迅速渡过湖面,来到对岸之后便化为龙虎山。这个传说被用来形容秦始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形象。诗人引用此典故来形容秦王的威武霸气和豪迈气概。

4、朱衣点头录俊贤,杜陵韦曲未秋天。——王勃《送别》。
这句诗中引用了朱衣点头的典故。据传,明朝有一位举子赴京赶考,途经洛阳时去拜谒文昌帝君。他来到文昌殿前,默默祈祷自己能高中状元。此时,从外面进来一位老翁,举子认出他是当年为他母亲治病的恩人。老翁对他说:你的魁星已经出现了,必定高中。
举子感激不尽。不久后,举子果然在殿试中高中状元,而且被任命为修撰。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选拔贤能的神圣性和公正性。诗人引用此典故来表达对选拔贤能的赞美之情。
5、三尺龙泉剑,匣里夜夜鸣。——李白《赠崔侍郎》。
这句诗中引用了龙泉剑的典故。据传,龙泉县的欧冶子曾铸成一把剑,剑身亮如秋水,剑柄亮如碧玉,人称七星龙渊。后人为纪念他,将此剑称为龙泉剑。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宝剑的锋利和威猛。诗人引用此典故来形容宝剑的不凡之处和神秘色彩。同时,也暗示了崔侍郎的英勇无畏和威武气质。
2023-11-23
球球词典 阅读 30 次 更新于 2025-09-11 12:14: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化用典故或传说的诗句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等。1.李白《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

  • 用典故或传说的诗句: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这句诗中引用了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的典故。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以此比喻人生的虚幻和无常。杜鹃啼血,则说的是蜀帝杜宇的传说,他因被迫让位而流浪,死后魂化为杜鹃鸟,啼叫时出血不止。诗人巧妙地运...

  •  翡希信息咨询 求初中语文用典诗句 尽量多点 要诗句 +用什么典 +意义

    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典故: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和王质烂柯的传说。意义:《思旧赋》:表达对亲友凋零的伤痛和人是全非的惆怅。烂柯传说: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惆怅心情。诗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故:汉文帝派遣冯唐出使云中郡的故事。意义:表达了作者渴望...

  •  翡希信息咨询 有哪些用典故的诗句

    以下是用典故的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典故:“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烂柯人”源自王质观棋烂柯的传说,暗指世事变迁,人事已非。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出自《庄子·齐物论》,表达了人生如梦的哲学思考;“望帝春心...

  • 运用典故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1、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3、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6、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7、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8、 《锦瑟》--唐代...

其他典故大全类似问题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