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问路的典故

投石问路的典故如下:民间传说,有一个走江湖的相士,一日,忽蒙县官召见。见面时县官对他说:“坐在身旁的三人当中,一位是我的夫人,其余是她的婢女。你若能指认哪一位是夫人,就可免你无罪。否则,你再在本县摆相命摊,我必将“妖言惑众”惩处你!”相士将衣饰发型一致、年龄相仿同样面无表情的...
投石问路的典故
投石问路的典故如下:
民间传说,有一个走江湖的相士,一日,忽蒙县官召见。见面时县官对他说:“坐在身旁的三人当中,一位是我的夫人,其余是她的婢女。你若能指认哪一位是夫人,就可免你无罪。否则,你再在本县摆相命摊,我必将“妖言惑众”惩处你!”
相士将衣饰发型一致、年龄相仿同样面无表情的三位女子打量一眼,就对县官说:“这么简单的事,我徒弟都办得到!”他的徒弟应师父之命,将三位并排端坐的女孩子从左往右看,从右往左看,看了半天,仍然一头雾水。

他满脸迷惘地对相士说:“师父你没有教过我啊?”相士一巴掌拍在徒弟的脑袋上,同时,顺手一指其中一位女子说:“这位就是夫人!”在场之人全部傻住了,没错,这人还真会看相。事实是:相士一巴掌拍在徒弟脑袋上时,师徒二人的模样颇为滑稽。
少见世面的两个丫环忍不住掩口而笑。那位依然端坐,面无表情的女子当然是见过世面又有教养的夫人啦。
投石问路有两种说法:
1.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二回:(展昭)到了墙头,将身爬伏。又在囊中取一块石子轻轻抛下,侧耳细听。(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又将钢爪转过,手搂丝绦,顺手而下。
2.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五十回:(包公)正在思索之际,忽听院内拍的一声,不知是何物落下。包兴连忙出去,却拾进一个纸包儿来,上写着“急速拆阅”四字。包公看了,以为必是匿名帖子,或是其中别有隐情。

拆开看时,里面包定一个石子,有个字柬儿,上写着:“我今特来借三宝,暂且携回陷空岛。南侠若到卢家庄,管叫御猫跑不了。”包公看罢,便叫包兴前去看视三宝,又令李才请展护卫来。不多时,展爷来到书房,包公即将字柬与展爷看了。
展爷忙问道:“相爷可曾差人看三宝去了没有?”包公道:“已差包兴看视去了。”展爷不胜惊骇,道:“相爷中了他“拍门投石问路”之计了。”
包公问道:“何以谓之“投石问路”呢?”展爷道:“这来人本不知三宝在于何处,故写此字令人设疑。若不使人看视,他却无法可施;如今已差人看视,这是领了他去了。此三宝必失无疑了。”正说到此,忽听那边一片声喧。展爷吃了一惊。
2023-06-07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4:35: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投石问路的典故如下:民间传说,有一个走江湖的相士,一日,忽蒙县官召见。见面时县官对他说:“坐在身旁的三人当中,一位是我的夫人,其余是她的婢女。你若能指认哪一位是夫人,就可免你无罪。否则,你再在本县摆相命摊,我必将“妖言惑众”惩处你!”相士将衣饰发型一致、年龄相仿同样面无表情的...

  •  校易搜全知道 投石问路的典故

    投石问路的典故成语解释: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典故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成语举例: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22回:“这是投...

  • 投石问路典故出自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五十回,具体解释如下:原始含义:投石问路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观察有无反应,以此来探测情况,确保行动的安全。典故情节:在《三侠五义》中,有人意图盗取三宝,但不知三宝的具体位置。因此,该人写下一个字柬,内含一个石子,故意让包公发现...

  • 投石问路是一个古老的典故,出自战国时期的故事。这个故事中,一个人在迷路的时候,向路过的人投掷石块,并询问前方路的走向。这个故事传承下来,也就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投石问路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使用的比较广泛,也代表了人们在迷茫时,希望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和引导来找到出路。在我们的生活...

  • 在古时的江湖中,有一种智慧的战术被称为“投石问路”。这一策略原本指的是在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通过听其反应来探测情况,如同石子投入水面,波纹四散,用以判断周遭的动静与危险。这一典故源自我国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书中生动描绘了侠客们运用此计,在复杂多变的江湖中巧妙探察敌情,...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