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杼】 唐·李白:“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清·陈梦雷:“君思本自同慈母,投杼何堪众口传。”【投梭】 明 ·徐渭:“投梭贤母误,避杖走儿狷。”【曾家机】 唐·白居易:“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慈母疑】 唐·李端:“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谗...
曾参杀人 曾母投杼反义词曾母投杼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曾母投杼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与大思想家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
另一个例子来自《淮南子·说山训》,提到“三人从市中来,皆言市中有虎;市非虎处,而人信以为有虎”,这也是对曾母投杼典故的引用,强调了当谣言四起时,人们往往容易相信不实之言。
曾母投杼是一个出自《战国策》的典故。原文描述的是曾子的母亲因为听信了他人的流言蜚语,认为曾子犯了错误,从而扔掉了手中的梭子,这一行为暗示了她对儿子的信任被动摇,因误解而对儿子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后来这个成语用于形容误解别人的好意和产生错误的指责。“杼”指的是梭子,用...
曾母投杼的典故来源于《战国策·秦策二》。故事中,当曾参的母亲听说“曾参杀人”的消息时,连续三次听到这样的流言,便深信不疑,甚至丢下手中的杼,匆匆离开。这里的“曾母投杼”寓意着流言蜚语的威力巨大,即使像曾参这样贤德之人,也无法完全消除流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成语形象地揭示了流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