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母投杼成语典故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 (zhu) 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
曾母投杼成语典故
   典源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 (zhu) 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新序·杂事》亦载,“费人”作“郑人”。《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亦载。
   释义用法
  曾参本是贤人,有与其同名者杀人,结果三次“曾参杀人”的传言竟使最了解他的母亲也相信了,乃至越墙逃走。后用此典形容流言可畏。
   用典形式
  【投杼】 唐·李白:“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清·陈梦雷:“君思本自同慈母,投杼何堪众口传。”
  【投梭】 明 ·徐渭:“投梭贤母误,避杖走儿狷。”
  【曾家机】 唐·白居易:“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
  【慈母疑】 唐·李端:“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
  【谗言三及】 唐·李白:“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谗言三至】 三国·曹植:“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三言移曾母】 宋·陈师道:“三 言移曾母,投杼公何如。”
  【曾参不杀人】 唐·元稹:“唯应鲍叔犹怜我,自保曾参不杀人。”
2022-07-21
球球词典 阅读 28 次 更新于 2025-07-27 18:46: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校企律说法 曾母投杼

    曾参杀人 曾母投杼反义词曾母投杼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曾母投杼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与大思想家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

  • 【投杼】 唐·李白:“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清·陈梦雷:“君思本自同慈母,投杼何堪众口传。”【投梭】 明 ·徐渭:“投梭贤母误,避杖走儿狷。”【曾家机】 唐·白居易:“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慈母疑】 唐·李端:“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谗...

  •  蓝韵生活馆 曾母投杼出处

    “曾母投杼”这一典故出自《战国策·秦策二》。 这是一个关于谣言与信任的故事,讲述了即使是最亲近的人,在面对不断传播的谣言时,也可能产生怀疑。这个典故通过曾母的行为,揭示了谣言对人际关系的巨大破坏力,同时也强调了建立和维护信任的重要性。具体来说,“曾母投杼”的故事描述的是:曾参是...

  •  翡希信息咨询 曾母投杼的意思 曾母投杼的解释

    成语来源:该成语出自《战国策·秦策二》,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流言蜚语影响信任的故事。故事梗概:故事中,有人多次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尽管曾参的母亲一开始坚信自己的儿子不会杀人,但在多次听到这样的传闻后,她最终恐惧到扔下织布的梭子,翻过墙逃走了。成语寓意:曾母投杼强调了流言蜚语的...

  •  文暄生活科普 曾母投杼基本信息

    曾母投杼,这个词的拼音是 zēng mǔ tóu zhù,其英文含义是形容人们对于谣言的恐惧,哪怕是最坚定的信任也可能因此动摇。这个成语源于《战国策·秦策二》的故事。故事讲述了曾参的母亲,尽管她坚信自己的儿子曾参不会杀人,但当她听到这个谣言接连出现三次时,不禁感到恐慌,以至于丢弃了手中的织布...

其他歇后语大全类似问题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